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院長觀點】川普新政帶來的訊息

 

台經月刊

 

【院長觀點】川普新政帶來的訊息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7/05/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5期》

川普總統2017120日走馬上任後,即逐步兌現競選的政見。新政已屆滿兩個月,不用等到百日,他所發動的「反強勢美元立場」、「匯率操縱國判定」及「貿易大戰發動」等三大議題,已經透露其後對外的貿易施政方向。目前在匯率市場已起大浪,不僅人民幣、日圓的波動加劇,新台幣也連帶受到影響,不僅月均價已升31元大關30.5元靠攏,創29個月以來的新高,未來川普的政策動向恐怕還會持續牽動國際匯市。

首先,美國「反強勢美元立場」還會持續堅持著。川普總統不只一次公開地表示美元太強了,回顧美國歷史,1990年代中期,柯林頓總統時代魯(Robert Rubin)擔任財政部長以來,歷任政策均堅持「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的說法。因為美元價格的提升,能吸引全球資金,不僅讓美國境內金融市場蓬勃發展,更維持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同時之際,相對其他國家幣別來說,美元變貴了,表示它的購買力提升,更有助於美國企業向海外擴展,配合擴張性的貨幣、財政政策,造就了美國成為全球金融及經濟的龍頭地位。

然而,這是不利出口業的國際競爭環境,造成美國製造業的外移而產生貿易逆差;相對地,也造成美國金融服務業等獨強的產業失衡,產生嚴重貧富不均。因此,川普總統才希望藉由要求貿易對手國貨幣的升值,帶動美國出口的暢旺,進而有利於美國製造業發展,照顧升斗小民。

其次,是透過「匯率操縱國」的指控爭取談判籌碼態度不變。根據美國財政部「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的檢視三個要件,包括(1)貿易夥伴對美國之貿易順差超200美元,且此類順差總和占該年度全體貿易夥伴對美貿易順差總和80%以上(2)貿易夥伴擁有巨額經常帳順差,且此類順差高於GDP3.0%(3)貿易夥伴持續性進行單向外匯市場干預,且年度內重複進行淨外匯購買之金額超GDP2%。凡同時構成前述三項標準門檻之貿易夥伴,將遭認定藉由匯率政策從事不公平貿易競爭。

單以貿易順差的標準來判定「匯率操縱國」並不公允,因為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一般可分為經常(Current Account)、資本(Capital Account)及外匯儲(Official Reserve),三者總和為零。就2016年美國對外貿易來看,貨品的貿易逆差中46%是來自中國消費電子、服裝及機械等消費品的進口,這些進口產品之中,有許多是美國製造商運送原料至中國,在當地進行低成本裝配後,再運回美國而被視為進口的;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在金融、知識產權、旅遊、留學等都對美國入超,再加上雙邊有將1,600億美元的投資額,皆顯示出這幾年美國雖維持巨額貿易赤字,但同時卻有大量的資本帳順差。這也是近幾年來美國外匯存底仍可維持1,000億美元左右,波動不大的主因。

況且這些相對累積了大量外匯存底的國家,有超過半數都是投資美國公債,也就是把錢給美國花,間接促成了美國金融盛世。因此,川普總統想用貿易順差作為操縱匯率的依據,目的還是增加談判籌碼,希望能從國際上得到更多的好處。

最後,在「貿易大戰」的議題上,川普總統一直強調要將政策目標由「自由貿易」轉向「公平貿易」,他更相信推動雙邊公平貿易能帶來實質「經濟、就業」利益。傳統的貿易理論藉由貿易引發經濟成長,把餅做大,造成全球人民福利的提升。川普總統摒棄了傳統自由貿易思維,追求直接美國實質利益;也放棄難達成共識的多元貿易,轉向雙邊FTA,或許也是更快取得成效的做法。他也認為過去美國追求擔任國際大哥的地位,但從亞洲地緣政治所獲得的戰略利益,美國人民根本無法感受。

從川普總統上任以來,雖不斷提出強硬的言論或是政策,實際上是透過軟硬兼施的方式與其對峙。2017320國集(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聯合聲明中,雖因美國要求而刪除作G20共識基本表述的「反保護主義」,而寫入美國所暗示貿易不均衡問題的「自由公平的貿易」,但在「對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擔憂」外匯政策議題上,美國因中日兩國反對而取消,此也反映出川普總統上任後原將日本定位為「不公平貿易國」,將其與中國和墨西哥相提並論,列為攻擊目標,但美日首腦會談後就停止批評,並同意在財政、金融、貿易和投資等廣泛領域展開全面討論,以重啟美FTA對話,探索現實路線。

川普新政美元政策匯率操縱國貿易戰美中關係經濟體質調整國際貿易金融市場波動全球經貿政策美日貿易談判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