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亞洲地區液化天然氣交易中心之建設及發展可能性
呂嘉容 (2013/09/06) 《台經月刊第36卷第9期》
亞洲地區LNG市場現況
複雜且零散是亞洲地區天然氣市場的特性,區域各經濟體的發展狀況並未如歐陸、北美各國之間相近。亞洲地區存在著三個迥異的天然氣市場:一為缺乏自產氣但成熟且有良好基礎建設的日本、韓國及台灣,三著之間卻無相連,且都以進口LNG為主;二為亞洲的發展大國─中國及印度,除有自產天然氣外,將透過管線及LNG的方式引進天然氣,未來的需求相當龐大,預計帶動亞洲天然氣需求成長;第三為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而這當中又有部分為天然氣生產及輸出國(馬來西亞、印尼、澳洲及汶萊)。
(一)價格現況
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美國的天然氣價約落在每百萬英熱單位三至四美元,而歐洲的氣價卻為美國的三至四倍,亞洲地區LNG價格則明顯高於歐洲與北美,形成明顯落差現象(圖1)。為了解決高氣價的問題,部分歐洲國家已改用現貨價格交易,並應用於其天然氣交易中心:如英國的NBP(National Balancing Point)、荷蘭的TTF(Title Transfer Facility),以及德國的NCG(Net Connect Germany)。反觀亞洲地區,交易中心之設立尚付之闕如。
圖1 全球主要區域之天然氣價格
(二)亞洲地區LNG交易現況
近期亞洲LNG交易市場有三個明顯現象:第一、亞洲地區季節性波動非常明顯,但台灣與中國呈現夏高冬低的差異性,日韓則是呈現冬高夏低;第二、日本在福島事件後LNG進口量大幅升高;第三、中國進口量呈現穩定成長(圖2)。
圖2 亞洲地區LNG進口趨勢圖
亞洲地區天然氣之交易量每年成長6%,且大都以LNG為主,訂價方式則為以油價為指標之長約價格,但以油價為指標之方式造成亞洲地區的氣價較其他地區高昂。亞洲地區的LNG市場漸趨成熟,持續採用油價指標,將無法正確反應出供需及產生有競爭力的價格。因此於亞洲地區設立LNG交易中心,除了可以吸引更多外資之外,亦可使LNG在能源結構組合方面更可靠且更有彈性。
亞洲地區LNG面臨課題
由亞洲地區的LNG供需與價格現況可看出,亞洲地區在價格與數量方面存在重大課題。
(一)價格方面
1.價格明顯高於美洲與歐洲,現階段產生極大之溢價問題;
2.與油價連動,無法反映亞洲LNG市場實際供需狀況。
(二)數量方面
1.亞洲地區各國LNG需求依季節有所不同;
2.核能與環保議題,造成需求變化;
3.各國合約量數量波動,對現貨產生影響。
希望可透過成立「亞洲地區LNG交易中心」的方式,調和目前價量之間產生的課題,達到解決目的。
LNG市場、天然氣交易、新加坡交易中心、亞洲能源政策、價格指標、供需平衡、國際能源合作、頁岩氣發展、現貨市場、期貨交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