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東協重點產業與貿易關係——中日兩國競合分析
賴宜廷 (2016/05/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5期》
近年來,由於東協經濟穩健成長、擁有廉價勞動力加以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使亞洲各國積極強化與東協各國的經貿往來關係。
長期以來,日本即是東協各國最大海外援助國及主要投資來源國,使日本和東協各國經貿往來關係十分緊密。
惟近年來中國及東協區域整合發展日益完善,包括「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在2010年元月正式實施,以及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概念,使中國與東協經貿往來關係日益密切及頻繁。而中國近年來積極向海外拓展,爭取對東協各國經貿事務有更高的話語權,勢必影響日本在東協各國之布局。
中國及日本為東協進口市場前兩大的進口來源國(附圖),2010~2014年中國在東協進口市占率持續走揚,由2010年的13.4%上揚至2014年的17.5%,反觀日本近五年來在東協進口市占率持續下滑,由2010年的12.3%下滑至2014年的8.8%,惟2014年,日本在東協市場的進口市占率仍高於韓國及台灣,為東協市場第二大進口國。
附圖 台中日韓在東協進口市場占有率
本文將研究焦點鎖定在近來東協提振的三大重點產業(汽車、塑膠及鋼鐵產業),研究國家範疇定為東協七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緬甸),藉由計算中國及日本在東協七國各產業進口占有率,依照市占規模趨勢及規模大小,進一步區分成八種情境,以分析中國及日本在此三大重點產業鏈之貿易競合關係(表1)。
表1 中日兩國競合情境分析
首先,兩國競爭情境為IA、IB、IG、IE、IF;屬合作情境為IC、ID、IH。由於貿易競合情境眾多,以下就幾種情境加以說明。
在競爭情境方面,在IB情境於2010~2014年期間,中國市占規模上升,日本市占規模下降,表示日本在東協下降之進口市占率部分被中國替代,且2014年日本在東協進口市占率小於中國,表示日本該產業在東協進口市場已受中國威脅;反之若其他條件不變,而2014年日本在東協進口市占率仍大於中國,則屬情境IA,表示中國該產業在東協進口市場逐漸擴張。
在合作情境方面,在2011~2014年期間,中日兩國於東協進口市占率同步下降,且2014年日本在東協進口市場規模大於中國,表示中日兩國在東協進口市場下降之占有率被其他國家取代,為提振自身在東協市場之進口市占率,中日兩國有誘因合作以對抗其他國家,屬情境IC;若中日兩國於東協進口市場市占率皆下滑,但2014年日本在東協進口市占率仍低於中國,表示日本有誘因和中國或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以增加其在東協市場之進口市占率,屬情境ID。
東協經濟、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汽車產業、塑膠製造、鋼鐵市場、中日競爭、產業鏈佈局、投資策略、區域整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