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景氣特別報導】2006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側記

 

台經月刊

 

【景氣特別報導】2006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側記

整理/許芬鈴  (2006/01/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期》

2005年台灣的產業結構,在歷經了「出走」的盤陀劇烈起伏後,又隨即進入高油價所引發的連爆顛簸衝擊裡。

然而,常言道「春江水暖鴨先知」,本院經由一系列的數據推估計算出2006年台灣的外貿出口將賡颺上升,為此本院秉持著一貫翼翼謹慎的態度,2005年歲末更迭之際,動員全院人力進2006年景氣趨勢動向的調查作業。會中首就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概況推估為主盤,並佐以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台灣企業的研發經驗等方興日盛的議題,舉行2006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分享各界人士。本次研討會941110日(四)假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中心博愛校區-數位演講廳舉行,與會貴賓含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及產業界的經理人員、菁英等,200人次參加本院的研討會。

在議程的規劃上面,分別由本院洪德生院長主講2006年主要國家暨國內經濟景氣展望」,以及研二所龔明鑫所長講述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願景」,並邀請研三所林欣吾所長就「企業研發與創新投資動向」做一系列精粹的專論。茲將本次研討會意見交Q&A部分整理如后,以供各界同參。

2005年度天災、颱風頻繁帶動物價、油價上漲,影響大眾消費意願,請貴院敘述對於物價、油價漲勢的看法?

答:台灣每年夏、秋二季,都會遭受颱風侵襲,因而物價波動的成因,不能只靠這單一因素。而國際原油供需大抵看來並沒有嚴重失衡,通常油價會飆高往往來自於短期面的重大事件,諸OPEC減產、美國遭受暴風雪侵襲、伊拉克大選前的政治動亂、天氣酷寒等因素,但以長遠來觀測油價漲勢預測應會止穩。

問:產業結構在轉變當中,許多廠商選擇出走,而台灣勞力密集的產業將何去何從?

答:以結構性來談,機器取代傳統人力,對於就業市場而言是屬於較不利的因素。惟製造業在精益求精的時代中,也必須跟著潮流求新求變。以紡織業為例,過去它是勞力密集度相當高的傳統產業,但因市場面向的轉變,所以紡織業者也引進精密的高科技儀器,漸漸取代人力勞務。

用全球化布局的角度來窺測,台灣廠商投資中國的金額約介40億美金之間,這筆資金的挹注代表台灣產業仍具競爭力,產品有市場。以中國廣袤的土地而言,各國紛紛投資設廠,這些立地中國的外資企業,想當然爾亦會與台商保持競爭,因而產業的生存必須在競爭當中求變革。

經濟景氣外貿出口產業結構生技產業勞力密集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半導體專利全球化佈局健保機制產業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