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內憂與外患下的緬甸經濟發展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內憂與外患下的緬甸經濟發展

張嘉玲  (2021/10/08)    《台經月刊第44卷第10期》

緬甸在結束軍政府統治近半世紀後,於2011年開始改革開放,歐美各國亦陸續解除對緬甸長達20年的經濟制裁,新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力促緬甸經濟向上,更讓緬甸被稱為最後一塊投資處女地。2015年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全面執政,各國投資者更是蜂湧而入。爾後,緬甸透過政策積極吸引外資來帶動經濟成長,2016年之時,緬甸經濟成長已高居東協之冠,各主要研究機構對緬甸未來經濟發展持樂觀預期,當時IMF、ADB與World Bank則皆估計2017、2018年緬甸實質經濟成長率分別可達7%以上。2018年受國際經濟成長趨緩、國內消費疲弱、外人投資減緩、緬元貶值及生產成本上揚等不利因素影響,全球各主要研究機構均下修對緬甸經濟成長率的預測,然直至2019年主要研究機構仍預期往後的五年緬甸經濟成長率皆可達6%以上水準。然而,這一切的美好,卻在一場COVID-19疫情與一場軍事政變下起了變化。

 

疫情之初緬甸紓困與振興方案

緬甸爆發COVID-19疫情之初,緬甸政府由財政與貨幣政策雙管齊下,提出紓困與振興方案。財政政策部分,2020年3月允許緬資來料加工業者、飯店及旅行社業者、中小企業者延遲至該財年終支付每季須繳納之企業所得稅、得延遲繳付之商業稅展延遲至2020年9月底、自2020年3月18日起至9月30日止減免2%預繳出口所得稅等租稅優惠。貨幣政策部分,主要是降低銀行存款及貸款利率以促進緬甸經濟發展。實施內容包含基本利率從9.5%降至8.5%、存簿存款、儲蓄券及固定存款之最低存款利率不得低於央行利率的2%、如有抵押物之貸款的最高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央行利率的3%、除抵押物以外的其他抵押物或無抵押貸款之最高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央行利率的6%、以1%利率貸款期限為一年優惠貸款給予緬資來料加工業者等。雖然,COVID-19疫情讓緬甸經濟大幅降溫,但在政策振興與緬甸自身高成長潛力支持下,緬甸依然是全球少數維持正成長的國家,外人投資與對外貿易維持熱絡,然而,就在2021年2月緬甸發生軍事政變起,緬甸經濟也在一夕之間變臉。


COVID-19與軍事政變雙重衝擊嚴峻考驗緬甸醫療體系的韌性

自2020年9月開始,COVID-19病例激增,已經為緬甸的醫療體系帶來考驗,然而,2021年的軍事政變與第三波疫情更是嚴峻考驗緬甸醫療體系的韌性。2021年6月和7月COVID-19病例的增加加劇了公共衛生體系的負荷壓力,儘管由於檢測有限,2021年7月報告的每日COVID-19病例和死亡人數卻是不斷攀升;6月1日至7月19日期間,已新增超過91,000個確診病例。七天的平均值已從大約100例/天,增加至6~7月的5,300例/天。每天14,000次測試,陽性率高達37%,顯示緬甸已進入廣泛的社區傳播(圖1)。

緬甸經濟軍事政變COVID-19紓困政策外人投資醫療韌性製造業指數貿易降溫外匯市場貧困人口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