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我國場域活化到地方創生之路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我國場域活化到地方創生之路

徐彥婷  (2019/05/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5期》

國家與地方創生發展政策

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之下,隨之而來的是有不少已開發國家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及人口過度集中於大都市等社會問題衝擊,根據美國中情(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最新的《世界概況(World Factbook)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總生育率1.13%,為全球倒數第三名。根據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2065年)」報告指出,我國總人口將於三至十年間轉為負成長,並2018年成為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14%),且將於未來八年內進入超高齡社會(超20%),高齡化速度超過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隨之而生的勞動力不足GDP成長緩慢、高齡化社會、文化傳承不易、許多學校更面臨招生不易、廢校等問題,另一方面,少子化亦促使蚊子館的問題日趨嚴重,均引起各界極大的關注,為解決上述種種問題,我國政府參考日本「地方創生」推動經驗,提出相關因應對策。

日本安倍政府2014年將地方創生政策提升至整體國家戰略層級,透過地域性新事業推動與展開,建立地方特色,替地方注入活水,進而帶動地方產業經濟活絡,吸引人口回流至各城鎮、擴大生育率等,以解決其國內人口發展流動與地方經濟發展問題。據此,我國行政院2017年年終記者會宣示推動「均衡台灣」,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政策,以「安居樂業」、「生生不息」及「均衡台灣」為三大施政主軸,其中在「均衡台灣」方面,要根據地方特色,發展地方產業,讓人口回流,青年返鄉,解決人口變化,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政策。行政院並宣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全面展開地方創生相關工作,盼望使青年返鄉,發展地方經濟,解決偏鄉人口老化及鄉村發展停滯等問題。國發基金為協助地方創生及社會企業之發展,於2019128通過「地方創生暨社會企業創業投資事業投資作業要點」,盼望集結民間和社企力實現地方創生。

關注我國地方創生的推動策略係以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創生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及品牌建立等五大面向為主,輔以法規調適逐步落實地方創生工作。進一步探究法規調適的策略,其中強調活化既有土地及設施,協助展開創生事業,增加閒置空間或低度利用既有設施,如廢棄學校、閒置辦公廳舍等之相關作業程序及使用彈性。因此,各地方政府也不遺餘力,積極透過活化資產空間來創造經濟及社會效益,搭上近年社會創新創業風潮,盼望整合各方資源,在扶植新創事業發展的同時,亦替地方注入活水,打造地方城鎮品牌,營造地方魅力,創造人口回流,進而促進區域經濟活絡。

由此顯見,地方創生核心價值在於振興地方,提高地方發展能量,創造地方就業機會。基此,本文將以國內外典範場域改造案例為主軸,探討如何透過有效活用閒置資產,刺激鄉鎮活化,塑造地方魅力據點,同時扶植新創事業在地扎根成長、茁壯,凝聚各方能量引領創生動能,希冀從中萃取出未來我國推動區域經濟復甦和地方創生之可行方向。
 

國內外場域改造典範案例

本文蒐集人口老化、人口流失嚴重之地區且曾獲獎項之場域改造典範案例,期待由更多的案例帶入更多發展規劃參考。

地方創生經濟活化場域改造空間再利用社會創新產業發展青年返鄉文化資產城市再生品牌打造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