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壇】赴中國投資對我國產業之影響
林怡君 (2005/12/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2期》
全球化是影響世界經濟結構變化最主要的趨勢,廠商為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潤極大的營運模式,包括將生產活動委外製造,是市場力量自然的結果;基本上,台灣廠商生產的全球化,是透過對外投資所促成的,也就是說台灣廠商是透過對外投資,來擴展其海外子公司全球生產網絡。目前台商實際投資中國的金額,經濟部投審會與中國官方所公布的數據有極大的差距(詳附表),投審會統計台商投資金額只占中國官方公布協議金額的51.48%,台商自1991年~2004年對中國投資累積金額已達412.48億美元,占我國對外投資比重已達55.98%,平均投資規模逐年增加中,台灣對中國投資淨額自1996以來皆呈負值,且廠商在全球化過程中有過度集中於中國的現象,投資中國的件數與規模亦逐年擴張(詳圖1),顯示台灣對中國投資依賴日深,中國熱潮除持續發燒,磁吸效應也持續擴大。
附表 台商在中國的投資概況
圖1 台商赴中國投資件數與規模歷年變化
近年來我國產業「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運作盛行,以經濟部「外銷訂單統計年報(93年)」與「外銷訂單統計速報(94年05月)」來觀察我國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例,隨著國內廠商對外投資以及全球運籌布局,外銷接單與生產不必然同在單一國家或地區,2004年整體製造業已有三成廠商採取海外生產策略,而中國更是台灣最重要的海外生產基地,2003年時約為76.87%。
海外生產比例的高低與景氣好壞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由於國內有固定的產能,當景氣變好時,廠商以擴充海外基地生產來因應所增加的訂單,國內生產基地的擴充是較少見的,因此海外生產比會上升;而當景氣變差時,訂單又轉回國內生產,因此海外生產比例下降。這樣的趨勢在電子下游產業更為明顯,資訊通信業在2000年時的海外生產比例維持在26~27%間,2002年以來本業景氣暢旺,因此海外生產比例上升幅度非常大,2004年有60.71%,2005年9月已高達71.71%。
台商赴中投資、中國投資依賴、外銷接單背離、製造業轉移、中國替代效應、台灣產業競爭力、出口市場變化、投資風險分散、資本流動影響、台灣經濟挑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