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亞洲社會創新發展趨勢——以香港為例
謝孟錡 (2016/09/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9期》
背景介紹
香港自1990年代便有民間組織以社區經濟發展模式因應社會現況與問題,並提供就業整合、弱勢關懷等服務。而後歷經亞洲金融風暴,為緩解失業以及衍生的社會問題,香港社會福利署推行「創業展才能計畫」,促進社會創業及非營利組織(NPO)轉型社會企業,鼓勵弱勢及失業人士返回勞動市場。2005年扶貧委員會成立,在為地方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將社會企業作為主要發展策略方向。而香港民政事務局於2006年推動「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畫,配合相關單位地方扶貧工作,亦針對以弱勢就業為目的之社會企業提供種子基金;且分別於2007年與2010年成立社會企業支援小組及社會企業諮詢委員會,串連跨領域專家、業師及人才交流,並提供相關政策建議。
在民間方面,香港亦有相當多組織團體參與推展社會企業,如FSES豐盛社企學會、仁人學社等,辦理社會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研習營及工作坊,以鼓勵不同領域之有志者參與學習(注1);香港社會創投基金於2007年成立,提供財務及非財務之各項後援,孵育更多成熟的社會企業以實質因應相關社會需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於2008年獲滙豐銀行慈善基金及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支持下,成立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創辦好好生意社企銷售平台,鼓勵大眾支持並實踐可持續消費,亦提供相關課程提升社會企業專業能力,同時舉辦各項倡議廣宣活動凝聚社會共識(注2)。
在政府及民間共同努力推動下,目前香港社會企業已呈現多元發展,根據統計已達574家(注3)。而為了鼓勵更多有志者參與社會創新創業,扶貧委員會於2012年投入港幣五億元(約新台幣20.6億元)成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期待透過跨領域合作及技術交流,協助優秀之社會創新團隊將發想轉化為得以具體實踐,並進一步創造參與市場機制之機會。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以下簡稱社創基金)源於香港社會福利署獎券基金挹注,由扶貧委員會成立專責小組監督運作,並針對以下面向作為優先資助項目:
1.問題研究
鼓勵參與者深入相關議題,找出社會需求及缺口,提供未來可行之發展建議。
2.能力建構
包含提升外界的社會創新相關知能、建立社會創新跨域網絡及促進交流合作、提供社會創新組織業師輔導及專業培訓者。
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社創基金、公私協力、香港模式、創業孵化、影響力投資、產學合作、跨領域交流、社會效益評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