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綠色經濟是永續發展的新未來
黃釋緯 (2010/01/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期》
自2007年初美國房地產泡沫逐漸破滅,在2008年9月14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後,全球掀起本世紀以來最大的金融風暴,其嚴重程度更甚於1997年之亞洲金融風暴,新聞媒體將之名為金融海嘯。我國為出口導向之經濟體,2008年的經濟成長率受此影響,全年經濟成長率降低至接近零成長(0.12%),2009年之經濟成長率預估更進一步衰退為-4%,全球皆陷入經濟蕭條恐慌之中。雖然各國紛紛推出各種經濟振興方案,力抗經濟衰退與失業以減緩造成之社會衝擊,然而全球經濟要回到金融海嘯前之水準,仍有長遠之路要走。
觀察各國施行的對抗經濟衰退的政策,除了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外,財政支出亦在此同時大幅增加,而綠色之能源使用與產業發展為各國主要的產業政策之一,此乃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而導致節能減碳風潮風起雲湧,各國為因應京都議定書之減碳規範,所不得不採行之策略之一,其中以再生能源為主的綠色能源,為各國之重點發展項目。
我國2008年在新政府上任後,同年6月公布了國家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宣示台灣節能減碳之國家目標。爰此,對我國能源政策起了重大影響,除原有的節約能源政策外,在減碳政策亦開始規劃相關產業發展策略。2009年4月第三次全國能源會議舉行後,同年6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我國綠色能源產業發展邁向新的里程。以下分別介紹聯合國與國際能源總署對抵抗金融海嘯所提出之綠色新政,並檢視我國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及相關課題,作為我國發展綠色經濟之建言。
聯合國「全球綠色新政」
200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提出「全球綠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的概念,呼籲全球領袖於投資方面,轉向能夠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環境計畫,藉以修復支撐全球經濟的自然生態系統,以解決氣候變遷與經濟衰退的雙重危機,並期使世人「由挖掘地球轉為管理與再投資地球」。聯合國所倡導的綠色新政,短期目標為復甦全球經濟、挽救並創造就業機會。中期目標為減少碳依賴與減輕生態系統的破壞,並將經濟體導入一個潔淨並穩定的發展模式。長期目標則為深化永續性的經濟成長,並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於2025年前消除極端貧困。
為達到上述目標,UNEP規劃三項推動策略:(1)部門別財政激勵措施:2009~2010年增加3兆美元政府支出,優先推動建築物能源效率、永續運輸投資、再生能源發展等;(2)國內政策與措施改革:重新檢討能源資源相關的補貼政策、政策誘因、稅費、土地利用、水資源管理、環境規範等;(3)國際政策與措施調和:促進貿易自由化、加強國際援助、建立全球碳市場、技術發展與轉移等。
綠色新政所專注的六個部門分別為潔淨能源與潔淨技術(包括廢棄物管理與循環再生技術)、永續能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生質能)、永續農業(有機農業、生物多樣性為基礎的產品與勞務)、生態系統建設、綠色城市、降低伐林及森林折損的溫室氣體排放。聯合國從宏觀角度所提出的綠色新政,呼籲各國加強綠色經濟的引導與扶持,主動將投資轉向綠色經濟領域,包括能源供應到資源再生,從農業到建築到運輸等,其最終目標是逐漸將當前高能耗、高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低能耗、低排放的永續發展模式。
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發布的「綠色就業:邁向永續低碳世界的合宜工作」報告,將綠色就業定義為「在農業、製造業、科學研發、公務部門以及服務業等,以減緩人類面臨的環境危害為目標的職位」,因此綠色就業的種類包括「協助生態系統的維護與復育」、「減少能源耗用」、「經濟體去碳化」、「廢棄物與汙染減量」等。綠色就業機會涵蓋廣闊,包括能源供應業、運輸業、製造業、建築業、物質管理、零售業、農業及林業等(表1)。
綠色新政、再生能源、節能減碳、太陽光電、LED產業、低碳經濟、能源政策、綠色就業、產業升級、永續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