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國際淨零減碳趨勢之衝擊與企業因應措施
黃靚宜.賴彥鈞.林若蓁 (2022/04/08) 《台經月刊第45卷第4期》
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係指在特定期間內,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與移除量完全抵銷時,即達到淨零。隨著近年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等議題逐漸受大眾重視,於2021年下半年舉行之20國集團(G20)高峰會以及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26th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26),皆再次重申「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以致力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於攝氏1.5℃以內,世界各國亦紛紛宣示達成淨零排放,截至2022年2月,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布推動淨零相關政策目標。此外,企業亦響應全球之淨零減碳潮流,提出其淨零承諾與因應之減碳措施。
國際淨零減碳政策推動現況與關鍵策略概述
(一)國際淨零減碳推動政策概述
隨著全球減碳意識之提升,聯合國的195個成員國於2015年12月12日簽署了「巴黎協定」,以共同遏止全球暖化的趨勢。該協議中期望能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的2℃以內,且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於工業化前水準的1.5℃之內,並針對各項節能減碳技術進行投資。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報告指出,相比1850~1900年的全球溫度,2011~2020年的全球溫度已上升1.09℃,且正在朝著上升1.5℃快速攀升(圖1)。
圖1 全球溫度上升情境預測
此外,IPCC報告亦提出為實現不超過2℃氣溫升幅之目標,全球應設定於2070年前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亦即於該期間內之人為CO2排放量與人為移除量平衡;而若控制其全球氣溫升幅不超過1.5℃,則應提前至2050年達成碳中和之目標。有鑑於全球淨零碳排之雪球效應,截至2022年2月底英國能源與氣候智庫(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ECIU)調查顯示,全球已有136個國家宣示或規劃淨零排放之目標。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在2021年5月公布「全球能源部門實現2050年碳中和之路徑」(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擘劃各產業於2050年之減碳措施,並提出逾400項淨零減碳里程碑,包含建築部門停止銷售新的化石燃料鍋爐;電力部門不再核准開發無減排措施之新設燃煤電廠;運輸部門於2035年停止新售燃油車;以及2040年前全球電力部門達到淨零排放等目標(圖2)。
淨零排放、碳邊境調整機制、綠色供應鏈、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碳捕獲與封存、低碳供應鏈、國際倡議、企業減碳措施、碳交易市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