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生質能源發展現狀及趨勢
盛九元(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吳藝(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2015/05/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5期》
中國生質能源發展現狀
(一)中國生質能源的定義及種類
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透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長的有機物質通稱為生物質,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通常所指的生物質是農林業生產過程中除糧食、果實以外的秸稈、樹木等木質纖維素、農產品加工業下腳料、農林廢棄物及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的禽畜糞便和廢棄物等物質(注1)。對於生物質能的定義,不同學者的看法基本上類似,「生物產業百科知識」一書中認為: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儲存在生物質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能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再生碳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則將生物質能定義為: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糞便以及城鄉有機廢物轉化成的能源(注2)。
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將生物質能分為不同的種類,依據能否大規模替代常規化石能源,可將其分為傳統生物質能源和現代生物質能源。傳統生物質能源主要是農村的生活用能,包括:秸稈、薪柴及農業生產的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現代生物質能是可以大規模替代常規化石能源應用的生物質能,主要包括:現代林業產生的廢棄物、甘蔗渣和城市固體廢棄物 (注3)。
依據原料來源不同,可將適合於能源利用的生物質分為: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餘物、林業剩餘物和能源植物、生活垃圾與有機廢棄物等。
(二)中國生質能源發展現狀
對於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潛力,不同學者的估算略有不同,根據國家能源局「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資料(注4),可得知中國生物質能源供應能力(附表)。
附表 中國生物質能源利用潛力
據中國工程院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諮詢報告資料(2013),中國生物質能源的資源量是水能的兩倍和風能的3.5倍,且分布靠近東部沿海高能耗地區。近期每年可開發的生物質能源約12億噸標準煤,超過每年能源總耗量的1/3。但目前生物質能利用量在中國能源消費的總量中占比不足1%,遠遠低於一些已開發國家生物質能在總能源消耗中的比例。
而充分開發利用中國的秸稈資源,可產生相當於六座三峽發電站的生物質電廠,並促進農民每年增收人民幣800億至1,000億元;利用非糧低質邊際性土地種植甜高粱和薯類,每年可生產一億噸燃料乙醇(相當於2010年全國石油消費量的1/4),並促進農民增收1,000億至1,500億元;開發畜禽糞便和高濃度有機廢水等有機廢棄物,每年可生產900億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氣(相當於201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並促進農民增收1,000億元等。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成熟,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可挖掘潛力仍可進一步擴大。
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種類繁多,目前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有沼氣、生物質成型固體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採油和生物質發電等。沼氣是目前技術最成熟、建設與運行成本最低,在中國適用面最廣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沼氣利用最初是以農村用沼氣池為重點,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中型沼氣工程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該項目發展迅速。沼氣發電效率與德國等已開發國家相比雖略有不足,但基本上處於世界先進水準;但在沼氣的高附加價值開發利用方面,與歐洲國家相比,中國發展相對滯後。2011年中國與德國政府達成協議,在中德農業合作聯委會框架下,組建中德生物質能工作組及中德畜牧業創新技術中心,重點在加強沼氣和畜牧業創新領域的技術合作(注5),此舉促進中國沼氣利用技術的進一步提高。
生物質發電、沼氣技術、燃料乙醇、政策法源、能源安全、技術合作、產業化發展、非糧原料、生質柴油、中小企業扶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