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歐洲創生的探析——新舊交織的創新生機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歐洲創生的探析——新舊交織的創新生機

葉俊沂  (2019/08/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8期》

   面對當前全球化、大都市集中化經濟發展所引發的區域快速變遷,產業供應鏈被解構移轉至開發中國家,大都市對資源磁吸作用,及年青人因就業機會缺乏導致城鄉人口外移,造成城鄉發展衰退的負向循環,對城鄉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為因應這個經濟發展的衝擊,日本安倍內閣2014年提出整體性的「地方創生」政策,以更全面的政策支援來協助解決日本城鄉人口老化、區域發展不均、城鄉發展衰退的國家發展危機。

   而這樣類型的國家發展危機,並不限於日本,對於一個歷史悠久的歐洲地區,其實同樣亦面臨相同的人口成長趨緩、區域發展不均、城鄉發展衰退的發展困境。不過相較於日本,歐洲地區其實是由土地面積大小不均、民族種類多元、天然資源條件不太一致的國家所組成,形成地區產業重點及經濟發展差異。透過在地創生政策的推動,導入創新技術、區域創新應用,根據累積千百年來人們生活的文化軌跡,應用在地發展優勢,尋找在地產業發展利基市場,形成不同的在地發展模式,均衡地方經濟發展。
 

在地經濟圈與在地經濟樞紐的差異

   根據神尾文彥、松林一裕(2018)《地方創2.0》一書中,在地,或稱地方local,期待其成為地方經濟樞紐,可作為擁有與世界大城市的接軌點。透過在地經濟樞紐,分散大都會經濟發展壓力,且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使經濟發展能更多樣化、去中心化。書中從經濟活動、都市功能、產業類別及基礎設施等四個面向(附表),來觀察過去地方經濟圈與未來地方經濟樞紐的差異。

地方創生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社區財富文化創業製造業全球競爭力經濟自主性區域發展在地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