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面對國際石油市場的轉變,石油企業因應之道——專訪台塑石化蘇副總經理、總經理室林主任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面對國際石油市場的轉變,石油企業因應之道——專訪台塑石化蘇副總經理、總經理室林主任

採訪/陳詩豪    整理/何承憲  (2005/11/07)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1期》

面對國際石油市場的轉變,石油企業因應之道
           近年在中國及印度經濟崛起下,引發對石油龐大的需求,使得石油資源日益受到重視,面對國際石油市場競爭環境的轉變,以及國內市場的發展趨勢,本文專訪台塑石化蘇副總及林主任,探討國內石油企業如何在這樣的變局中,站穩腳跟創造企業的競爭優勢。

 

國際意外頻傳,導致油價非理性上揚

2004年初,國際石油市場由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後,原油價格由每30美元左右,飆漲至目前每60美元以上,對於未來國際油價走勢,貴公司的看法如何?

林主任:

1999年起國際油價的走勢,除2001911事件,導致價格短暫下跌外,即一路上漲且價格底部相當穩健,其主要原因在全球經濟不斷成長下,但相對於油價卻沒有太大的變動,油價走勢與經濟成長脫節,在油價相對便宜下,造成供給面對於生產設備的投資誘因相對不足,因而使得供給面的產能並沒有太大的提升。此外,1999年之後,中國及印度每年大約7%~8%的經濟成長率,相對於石油消費成長率4%~5%,而這段期間,美國石油消費的成長也2%~3%,再加上日本、韓國及台灣的消費成長,整個需求增加的量便相當可觀。然而OPEC賴以調節市場供給的剩餘產能,有部分在兩伊戰爭、伊拉克進軍科威特等戰爭中遭受摧毀,造成目前石油市場上,供應的能力與需求接近平衡,在石油需求沒有彈性下,如有意外造成供應的異常,即容易造成恐慌,導致油價非理性的上揚。

蘇副總:

目前原油開採的困難度不斷提高,使得開採成本相對墊高,而每年能增加的開採量也有限,因此,要增加供應產能就無法劍及履及,,除非針對開採設備有大量的投資,或者開採技術有很大的突破,否則目前供需緊張的局勢將持續下去。
林主任:

就以OPEC調節油價的功能來說,一方面現OPEC所能增產的量已有限,另一方OPEC也是以本身利潤極大化為考量,因此,除非供需結構上有很大的變化,否則目前高油價的情勢並不容易改變。再者就歷史經驗觀測,以往年代曾發生油價在很短的期間內突然飆高,最終都是造成經濟蕭條後油價崩跌,但這次油價是緩步攀升,價格的底部相當穩固,因此價格並不容易一下子就崩跌。

國際石油市場油價高漲台塑石化供需平衡企業競爭力石油開採全球化策略產業政策公平競爭中國市場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