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莊朝榮  (2010/08/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8期》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形成背景

的確,新興經濟體崛起,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產生了對原物料與糧食的龐大需求,促使相關商品的需求成長超過供給,形成價格不斷攀升的現象。同時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窘境,致使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策略受挫。加上,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全球對節能省碳的要求日益升高,尤其是以促進資源和能源密集產品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策略終將失靈。因此,中國追求經濟成長的方式必須改變,一方面,中國必須積極創新或大幅改善能源和資源生產力,尋求永續發展,否則經濟崛起就不可能持續;另一方面,中國必須調整經濟結構,發展以擴大內需帶動經濟成長的方式。然而,這些調整都需要長時間來完成,2010年年底,中4萬億的財政刺激方案即將期滿。中國急需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找尋新的核心競爭力,以維繫快速的經濟成長。

為應對金融危機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2009113在北京科技界大會上,提出將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資訊產業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將作為「十二五」規劃的要角。據悉,相關的規劃草案將20109月出爐12月前將會定案。不過,截至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七大領域內容已稍做調整,據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20106月中旬,在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表示,現階段中國應以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為重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跨越發展。不論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內容是否再做調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被稱為「第二4萬億」,其定位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結構調整的關鍵環節,同時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則是不變的。美國世界日報為文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發展新戰略之核心內容,中國能否真的「崛起」,能否出現真的「盛世」,這是一個關鍵的轉折(中國評論社2010)。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會

目前中國國家發改委正在制定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是以創新性為目標,將成為中國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4萬億投資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後的新一輪刺激經濟方案。上一輪的刺激經濟方案偏重在基礎建設,可完全由中央政府主導,執行起來阻力較少。然而,新一輪的刺激經濟方案,是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其成敗則取決於政府政策環境的改善與企業轉型的成效,其影響變數較多,困難度較高。

溫家寶總理雖然有指示,挑選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符合穩定並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以及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等條件,但其中不確定因素仍很多。能否挑選出適合發展推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固然重要,但如何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以利該產業的順利發展,則更為重要。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為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發改委將推動建立健全新興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完善市場的准入標準,銀行信貸也應向其傾斜,鼓勵中小企業發集合債,同時大力開發新興產業開放化的全球合作。誠然,戰略性新興產業受到政府的格外重視,將提供一切必要的政策協助,咸信是好的開始。

根據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的報告指出,中國具備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的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在中央作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決策後,相關部委、地方政府積極行動,在發展規劃、資金投入、扶持機制等政策環境上不斷優化,以致許多關鍵領域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正在日益縮小,高新區作為新興產業載體功能日趨完備,已經具備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本要素和條件。

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型技術創新政策扶持高新技術園區國有企業改革知識產權產學研合作市場機制經濟結構調整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