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匯率該由市場決定的主張是假科學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匯率該由市場決定的主張是假科學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9/01/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期》

經濟學自己號稱是科學,因此極力在形式上仿效自然科學,主張經濟科學只講是什麼(what it is)而不談該怎麼辦(what it ought to be)。其結果是很多經濟學家常忽視對政策問題真正的研究,卻又愛談政策問題,以致常有引喻失義、不當類比、訴諸權威等做法,而對經濟政策提出草率甚至違背科學的主張。經濟學家常講的重要非科學政策主張之一是匯率最好或應該由市場決定。這種說法的起源之一,是1950年代美國芝加哥學派的健將Milton Friedman在鼓吹浮動匯率制度時所用的一個類比,即各種產品的價格都已由市場決定,匯率這個重要的價格豈能不由市場決定。但外匯與外匯市場和一般產品及其市場在性質上極不相同,適用的科學理論也不相同,因此把匯率類比為一般產品價格是不科學的,也可能是錯誤的。


常有人盲目附和匯率該由市場決定的主張

Milton Friedman是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且擁有極大影響力的權威,因此很多人不管科學分析就直接相信這種權威設定的類比。而美元長期是其他貨幣表示其價值或匯率的單位及標準,因此匯率好像只是其他貨幣的問題,不是美元和美國政府的問題,以致有些美國人士可能未真正瞭解匯率和其他價格的不同,而使美國政府和一些美國人強烈反對其他國家干預外匯市場及匯率。長期下來積非成是,很多人誤以為不干預外匯市場才是依科學分析而得的最佳推論政策,甚至成為一種教條。台灣因此也有很多人附和這種看法,而主張新台幣匯率也該由市場決定,央行不該干預(例如王平,2018)。

其實,美國著名經濟學家Neil Wallace曾依據貨幣並無實質價值的特性指出外匯市場和一般市場不同,因而並無法合理決定匯率(Neil Wallace, 1990; John Kareken and Neil Wallace, 1981)。而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Mundell及眾多國際金融學者則以許多開放經濟的總體經濟理論模型指出,由市場決定匯率的浮動匯率制度並不一定是恰當的制度。本文將以較易瞭解的個體經濟學供需分析,先說明外匯市場和一般產品市場的一些重要差異,指出這些差異使匯率該由市場決定的主張失去學理的支持,而成為非科學的主張。


龐大的投機力量使外匯市場容易不安定

外匯市場和一般產品市場很重要的一個差異,是其中龐大的投機力量和投機性供需。就實證或事實現象來看,很多外匯市場中金融和投機性的買賣常遠大於為了國際貿易及直接投資所做的買賣,因此市場和匯率常被投機力量支配,投機力量也常能造成匯率極大的波動。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顯示了這種波動對相關國家的嚴重傷害,事後外匯市場最知名的投資投機者Soros即指出貨幣自由匯兌的國家在貨幣危機時,受傷比維持部分外匯交易管制的國家為重(G. Soros, 1998)。

匯率政策外匯市場投機風險浮動匯率資本流動貨幣貶值貨幣政策經濟穩定國際金融總體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