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院長觀點】「健全股市發展」不能再等

 

台經月刊

 

【院長觀點】「健全股市發展」不能再等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6/12/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2期》

近期台股低迷的表現令人擔心201610月成交量掉到新台1.32兆元的新低水準,月成交值周轉率急凍4.37%,若排2月因春節因素3.85%,周轉率已創下歷史新低;111情況惡化,全日成交493元,高36個股竟然一張成交都沒有149檔成交張數不到十張,僅高於64910日這兩個週六單獨開市的成交量,台股一灘死水。令人擔心的是台股「量先價行」的傳統,成交量持續萎縮,股價大幅下修的預期隨著提升。

無獨有偶,201610月中證交所例行董事會後,宣布將關20159月成立的國際通證券公司,沒想20166月上路「台星通」,短短四個月就喊停。除了累計新台4,000元的虧損之外,新加坡「北向投資」台股遲遲不通也是關鍵。背後因素包括台星通並未列入新加坡交易所的優先政策、不友善的投資環境,以及台股相對缺乏吸引力。

在國際政經情勢的波動下2016年來亞洲地區的股市普遍都面臨成交量萎縮的挑戰,截10月底,台股成交量日均值雖2015年同期減15.97%,與韓國16.61%相近,但比香(40.68%)、上海(66.17%)、深(34.57%)輕微不少,背後關鍵包括美國總統大選、聯準(Fed)升息、中國結構改革、新常態經濟等,市場瀰漫不確定心理,造成股市買氣下滑。

但台股的情況特殊2013年開徵的「證所稅」重擊台股成交量,金管會原本預2016年證所稅廢除後,能增加股市成交量,但結果事與願違,成交量仍然每況愈下。

此外,數據也指出投資人的信心低迷。央行公布的「全體金融機構代理證券商收付款項承作有關存款餘額」資料顯示20169月大減新台138億元,連融資餘額也降1,300億元,創下同年的新低水位,顯示散戶的退場已經發生。

同時被視為台股信心指標之一的「大戶數」,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2016年第二季大戶降449戶,第三季小幅回升490戶,2008年第四季以來唯二次低500戶,也是第一次連續兩季低500戶。長期以來,大戶數的成交量約占台股10%,大戶對於股市變動最為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大戶的反應往往比較快速,因此不少專家500戶視為台股的信心門檻。台股量能增減牽動大戶腳步,一旦量再縮,大戶退場的速度只會更快,對台股價量的打擊也將更沉重。

觀察台灣近年股市與實體經濟的走勢,其實不難看出股市量能不佳,經濟成長低迷就是主因1990年代我國平均經濟成長率約6.4%2000~2007年降4.4%,馬政府執政時期再降2.8%;而同一期間代表股市活絡情況的周轉率也是逐年下滑1999288.6%2007年降153.3%2015年只剩74.45%。從融資餘額的變化,也看到類似的情況出現,2000218股市登10,393點時融資餘額新台5,581億元,200710309,859點時降4,414億元,而20154279,973點只2,140億元。

股市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是企業直接融資最重要的管道,美國矽谷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創新產業重鎮,與健全的股票市場息息相關。而且美國股市活力十足,不僅大多數的民眾將股票視為基本的理財工具,投入股票交易,發達的金融商品市場,超1,000ETF (Exchange Traded Funds)也讓私募基金、退休基金的操作更為順遂。簡言之,美國先進的金融市場吸引全球投資人的目光,活絡的金融市場更是激勵創新及創業最佳的工具,這樣的思維模式值得台灣借鏡。

台股成交量證所稅ETF市場外資投資內外資稅制股市流動性經濟成長投資環境跨境交易產業升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