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領導品牌的全球化躍進 迎戰ESG及併購浪潮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領導品牌的全球化躍進 迎戰ESG及併購浪潮

伍麗蓁  (2022/06/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6期》

   領導品牌身為產業中的佼佼者,擁有優於競爭者的指名度,但隨著全球化及科技的演進,新的市場需求應運而生,商場上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領導品牌想繼續鞏固市場地位,就必須比競爭者更早掌握市場趨勢,因應不同的目標客群,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及服務,並放眼海外市場,搶攻全球的市占率。

在當前疫情蔓延、自然災害頻傳的時代,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已成為全球領導品牌的重點發展策略,不僅能顯著提升企業面對困境的韌性,也能牽動利益關係人對品牌的認同,以維持國際供應鏈的一席之地。此外,因應疫情的衝擊,全球央行降息以期振興產業,低利率使得債息成本降低,更容易促成併購交易,2021年併購交易規模創下新高,不少領導品牌紛紛抓住機會,採取併購擴張規模,加速品牌成長。本文將探討及分析國內外的領導品牌如何透過掌握ESG的趨勢及採取併購策略來維持品牌競爭力,而不被後進者追上或被時代的洪流淘汰。

 

變動時代 領導品牌的策略

台灣品牌耀飛計畫綜整過去輔導的案例,將台灣品牌企業依照發展階段區分為四大類型,其中領導品牌擁有「高品牌強度」及「高品牌知名度」的特色,處於品牌生命週期的第三階段。它們往往是該產業中消費者指名度最高的品牌,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則具有較高的利潤、營業額及市場價值。

2019年新冠疫情突然蔓延全球,加上全球政經情勢的變動,即使是領導品牌,仍需順應時代的趨勢調整品牌發展策略,以維持優勢地位而不被競爭者超越。本文將針對台灣領導品牌常見的兩項議題提出因應的策略(1)掌握大環境趨勢,創造市場商機(2)整合集團的資源,區隔旗下品牌的定位,擴大市占率。


策略一:跟ESG浪潮,企業搶搭全球永續列車

2004年聯合國發布的「Who Cares Wins」報告當中,首次點名ESG的績效與企業長期的財務表現呈現正相關。企業的利益關係人看重的不再只是商品或服務,而是蘊含的ESG價值以及牽動的品牌認同感。此外,2008年金融海嘯時亦有研究指出,ESG評價愈高的企業,愈可以在市場危機免於波及。十年過去,身處疫情蔓延、自然災害頻傳的時代,全球領導品牌深知ESG變革已是刻不容緩。

ESG是由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所組成。根據2022MSCI (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所發布的ESG趨勢報告,氣候變遷已經超越公司治理成為投資者最關注的議題。2021年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各國政府與企業提出了「2030年減排目標」及「零碳經濟」的承諾,我國政府也繼而宣示加入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的行列。而台灣企業與國際市場的連結緊密,領導品牌採取淨零碳排的具體行動已是箭在弦上,接下來還有三大關卡等著台灣企業一一突破,奪得綠色供應鏈的先機:(1)2023年歐盟開徵碳邊境稅;(2)2027年上市櫃企業需完成溫室氣體盤查;(3)2030年國際知名品牌及其供應鏈需達成碳中和。以下將透過聯合利華(Unilever)及台達電(DELTA),兩個國內外已加入「RE100倡議」(附注)的企業案例,帶領讀者了解面對全球ESG浪潮,這些企業如何因應。

領導品牌全球化ESG浪潮併購策略碳中和淨零排放台達電聯合利華品牌價值永續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