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盛極難繼的2014年北京年會之後,APEC 2015年改由菲律賓主辦。或有論者以為:失去了大國主辦的光環之後,2015年的APEC恐難帶來如同2014年般的廣泛關注與成果。然而,細究2015年的議程,以及年初以來的工作進展,2015年APEC年會將有數項經貿合作成果,對台灣、亞太區域乃至全球帶來深遠的影響,值得國內各界留意。
首先值得我們關注的是2015年APEC「環境商品」(Environmental Goods, EGs)降稅目標的實現。自2011年APEC領袖們揭櫫「於2015年底之前,將所有會員體的環境商品關稅降到5%以下」的目標之後,各會員體間圍繞著環境商品的定義,以及降稅品項的範圍,經歷了密集的討論。2012年APEC確立了54項環境商品降稅清單之後,便接著開展相關的能力建構(capacity building)活動,以助所有會員體順利達成目標。目前看來,2015年年底前達成降稅目標的機會非常大。我國本來就只有四項商品的關稅高於5%,卻也經過政府與相關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之間慎重的磋商,確認我國在此項區域降稅行動中的利基與潛在利益之後,正大步朝年底降稅的目標邁進。
這項區域降稅行動對我國而言,主要意義在於:
1.APEC單邊自由化行動依然有效
APEC作為「共識決」的區域論壇,強調任何行動都基於「自願主義」而非具強制力的談判,因此往往議而不能決。故一般認為,在推動貿易自由化方面,APEC遠不如WTO來得有效。但2015年年會上若順利達成此項降稅目標,將是APEC繼1996年催生「資訊產品降稅協定」(ITA 1)之後,再度展現單邊自由化的成效。甚至當前進行中的WTO場外「環境商品複邊談判」,也是以APEC領袖們通過的54項商品清單為起點。至此APEC作為多邊貿易自由化的「議程設定者」角色愈發突顯。未來我國更應積極參與APEC,關注APEC是否在其他產品或議題領域發起單邊自由化行動,引領區域與全球風潮。
2.我國參與區域降稅行動,為自身的綠色發展邁出關鍵步驟
藉由APEC此項降稅行動,我國不僅展現了積極參與區域事務的形象,同時也迎來推進綠色發展的契機。根據政府的估計,本次降稅的環境產品範圍當中,我國在美、中、日等市場出口實績顯著,且有助於我國突破高關稅的越、泰、印、馬等國,創造綠色出口商機。同時,降稅行動將降低國內推動減碳政策的成本。總體而言,APEC此次的降稅行動將有利於我國在全球環境壓力下,推進綠色發展,既形成新的成長動力,又兼顧台灣的國際責任。
其次,基於菲國對服務業的重視,2015年APEC年會上將提出一份針對服務業議題的綱領文件,成立「APEC服務業合作架構」(APEC Services Cooperation Framework, ASCF),有效統合APEC架構下所有與服務業相關的活動與論壇,期於2020年前發展「APEC服務業競爭力路徑圖」(APEC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 Roadmap)。眼前則先建立「APEC服務業知識中心」,分享APEC服務業相關政策與計畫的資訊與最佳實務。另外,代表私部門的「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也發起成立「APEC服務業組織聯盟」(APEC Coalition of Services Organizations),將各會員體的服務業協會或組織聯合起來,從業界的角度推動本區域的相關合作。
服務業早已被各界視為當前全球景氣低迷下,新的成長動力來源之一。在APEC架構下,不論是公、私部門都對服務業寄予厚望;WTO場外的服務業複邊談判,確實也受到APEC主要成員國的支持而邁開步伐。然而多年來由於服務業涉及的產業別太多,各方難以聚焦;此外,部分服務業不發達的APEC會員體對於服貿自由化依然充滿疑慮,導致APEC在此一議題上難以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利用2015年APEC在服務業議題的新發展,台灣可以掌握的機會至少包括:
1.一窺亞太各國對於服貿自由化的最新態度
前述APEC的數項倡議,內容皆不免牽涉「服貿自由化」與「產業合作與能力建構」兩個方向之間孰輕孰重的爭議。我國可以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瞭解各會員體的基本立場與看法,有助於規劃未來在全球與區域進一步推動服貿的戰略與提案。
2.推廣我國公、私部門在服務業議題上的利益
我國政府基於「經濟部2020年產業發展策略」,強調「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國際化與科技化」,推動我國產業朝「生產製造」與「服務行銷」雙軌並重的方向發展,以激發台灣經濟突破性的成長。私部門包括:金融、電信、營建顧問、電子商務、物流、法律、醫療等服務業者,則亟思拓展區域網絡,累積打「亞洲盃」的視野與實力。APEC 2015年的各項倡議,都是我國得以利用的工具。
最後,2015年5月的APEC貿易部長會議上,甫通過「微中小型企業全球化長灘島行動計畫」,進一步連結中小企業工作與區域經濟整合、貿易投資活動以及區域連結性等議題。該行動計畫羅列了八個優先行動的面向,包括:簡化原產地(ROO)之程序及文件要求、關務法規鬆綁及便捷化、擴展優質企業(AEO)與信任貿易夥伴制度(TTP)、更多融資選擇、以ICT及電子商務(e-commerce)促進國際化,以及強化對中小企業體制性支援等。此一計畫預計將於年會上被領袖們採認,為未來數年APEC的中小企業合作設立基本方向。
我國向以依靠中小企業推動戰後經濟發展的經驗,為亞太諸國所重。而今全球經貿結構丕變,全球價值鏈與區域整合倡議興起,改變了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召喚我國調整步伐,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賦予新意。近年我國在關港貿「單一窗口」(single windows)的建設上在本區領先群倫;融資與創業議題上也可利用「長灘島行動計畫」,從原來的「信保基金制度」往早階投資(依賴天使資金的發展)、創業育成與輔導的方向「升級」。至於ICT與電子商務的運用與拓展,更是符合我國未來中小企業發展之所需。台灣利用APEC平台將政策「區域化」,呼朋引伴,然後「回銷」國內以強化政策的正當性,直是一舉數得。若能保證資源的持續投入,我國公、私部門在可見的未來就能看見努力的成果。
從環境商品、服務業與中小企業發展,APEC 2015年的議程為台灣鋪設了有利的舞台。積極掌握有利趨勢,站上全球與區域經貿發展的制高點,才是台灣各界應戮力以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