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交通共享新興服務模式之崛起
邱昰芳 (2015/08/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8期》
2015年世界博覽會將於義大利米蘭舉行,預計將吸引超過2,000萬名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前往參觀,可為義大利經濟創造超過100億歐元的經濟效益。為有效滿足遊客的需求以及維持城市的有效運作,米蘭因而成為Uber、Airbnb以及自行車等共享服務的實驗場域。由此可知,共享經濟的崛起,將提供一個創新服務模式,為城市所面對的難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未來將大幅改善城市的面貌,促進城市永續發展。因此,以下將就各項交通共享新興服務模式及所造成的影響與挑戰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面對城市交通擁擠與環境汙染等挑戰,交通共享概念因而崛起
(一)隨著都市化程度日漸提升,世界各主要城市陸續面臨交通擁擠、空間不足、環境汙染、能源消耗等嚴峻挑戰
隨著世界各國人口不斷成長,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會持續朝向人口達1,000萬以上的超大型城市(megacity)集中,逐步形成超大型都市生活圈。在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中,汽車數量愈來愈多,在有限的空間之下,大多面臨交通壅塞、停車位難尋等交通問題,嚴重影響民眾生活品質,亦成為各國主要城市共同面對的關鍵課題。
除此之外,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加,所排放的汽車廢氣導致城市空氣汙染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此外,為追求社會的永續發展,各國積極推動節能減碳,促使各國愈來愈重視交通共享的概念,以新加坡於2014年所公布的「2015年永續新加坡發展藍圖」為例,其目標希望建立一個減少用車的環境,藉由電動車共乘、自行車共享等交通共享的創新模式,提高民眾使用自行車等大眾運輸的意願,透過汽車共乘服務,減少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降低對於整體城市環境的汙染程度,打造一個可永續發展的城市。
(二)網路環境的成熟、資訊科技技術的進步,提高資源共享的可能性
隨著網路環境的成熟,資通訊科技技術的進步,創造一個讓有形物品或無形服務得以藉由各種方式於網路環境中迅速連結,而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的普及與社群平台的蓬勃發展,都已成為千禧世代生活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網路與行動裝置,消費者可隨時隨地進入網路平台獲取資訊,進而提高資源共享的可能性與使用效率,而社群平台的蓬勃發展,更提供一個線上的評價機制,進而催生出各種不同類型的共享服務模式。
(三)「以租代買」的消費文化逐漸獲得新世代消費者的青睞
2008年以來,面對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的衝擊,導致歐美市場經濟景氣疲弱、青年失業率高漲,民眾因可支配所得的減少,使得整體消費文化出現轉變,轉而重視以使用權替代所有權的概念,建立一個「以租代買」的新價值觀。以汽車為例,過去消費者若想以汽車代步,必須透過購買取得汽車的所有權,甚至以購買名車代表社會地位的表徵。時至今日,消費者可輕易透過租賃的方式使用汽車,透過租車替代買車,除可有效節省支出之外,亦可透過租賃嘗試各類不同車種所帶來的生活體驗,滿足新世代對於創新體驗的龐大需求。
(四)交通共享新興服務模式以汽車共享、汽車共乘、自行車共享、停車位共享為主
隨著共享經濟的概念逐步為消費者所接受,驅使全球交通共享服務蓬勃發展,各項提供交通共享服務模式的平台相繼崛起,除備受市場嚴重爭議的叫車軟體平台Uber之外,英國租車平台RenteCarlo,讓用戶可將其自己擁有的Maserati、Porsche以及Audi R8s等名車租給他人;而法國新創事業所推出的BlaBlaCar則提供共乘服務,讓車主與乘客可共同分擔油費與車費;而我國近年積極發展的U-Bike公共自行車模式亦深獲民眾好評。整體而言,目前交通共享新興服務模式大多以汽車共享、汽車共乘、自行車共享,以及停車位共享服務模式為主。
交通共享、汽車共乘、自行車租借、數位平台、智慧城市、法規調適、共享經濟、P2P模式、城市永續、消費行為轉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