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透過資通訊融合產業為概念,加速跨產業結合,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王仁甫 (2013/04/08) 《台經月刊第36卷第4期》
台灣產業發展面臨出口依賴進口比重提高、出口國過度集中,加上製造業創新能量不足,使得製造業之毛利一直徘徊在保二、保三的困境,一旦國際經濟景氣落底、外需減弱,國內經濟就會受到嚴重的衝擊。產業當中受到影響最深、也最重要的資通訊產業(占整體GDP比重約13%),如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受出口減弱影響下,致2011年資通訊產業附加值占整體經濟和製造業GDP比重,分別較2008年下跌0.5個百分點及3.2個百分點。
為此,政府提出多項因應政策,其中又以2012年的三業四化政策對產業動能提升挹助最大,而製造業服務化和服務業科技化,亦隱含透過資通訊融合產業為概念,加速跨產業結合,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因此,本研究將依此作討論,並對三業四化政策提出關鍵建議,說明如下。
先進國家資通訊融合產業的關鍵政策與趨勢
Castells(2000,注1)指出,「在全球化與資訊技術創新的推動下,帶動了所謂新經濟及資訊化社會的崛起」,顯見透過資訊創新的應用,不僅讓資訊化的新經濟體系得以崛起,更可藉由資通訊融合產業,透過第三平台(注2),讓ICT融入各種產業、形成各種新興應用產品,提升服務績效和服務能耐,達到產業生產效率提升、附加價值增加,進一步使人民生活便利、幸福感升溫(圖1)。
圖1 ICT融合產業之概念
(一)美國ICT融合產業的契機
美國基於對自由市場的尊重,較少以政策直接干預資通訊產業發展,相反的是以友善環境建立與技術開發等措施,並以學研為技術或應用的中介機構鏈結民間產業發展,進一步拓展ICT發展應用。
首先於ICT友善環境建立方面,早由2009年金融海嘯過後,美國即推出「復甦與再投資法案」(ARRA)與ICT相關計畫包括:改善能源效率(智慧電網、能源管理,約500億美元)、拓展寬頻服務(72億美元)、加速健康資訊科技化(約190億美元),加上同年3月「美國聯邦雲端運算倡議」(Federal Cloud Computing Initiative, FCCI),訂定了「促使聯邦政府全面採用具成本效益、綠能且永續發展的聯邦運算解決方案」之宣言。
再者,至2010年3月,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為完成ARRA之發展目標,將國家寬頻網路計畫(National broadband Plan)遞交國會,宣布推動2020年布建寬頻網路之長期目標,主要為提供至少一億戶住宅用戶下載速率達100Mbps及各社區重要機構(諸如學校、醫院及政府機關)下載速率達1Gbps之寬頻網路服務等。此後,2011年後並搭配三項計畫推動美國「再工業化」,其中亦將資通訊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以提升美國在地製造業發展。
在產業發展方面,受惠美國政府於雲端與寬頻建設大力的支持下,未來資通訊走向將透過整合社交(Social)、在地(Local)、行動(Mobile)的So Lo Mo概念(注3),使資通訊融合至各種服務,進而創造出更多的新興應用。例如:蘋果公司於2012年6月召開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發布最新的作業系統iOS6,新的作業系統顯示蘋果公司亦開始發展屬於自我特色的So Lo Mo概念,以Passbook服務收集用戶所有的身分票據,如登機證、門票和優惠券等,透過手機即可展示與使用(表1)。
資通訊融合、數位轉型、智慧雲端、行動應用、So Lo Mo、製造業服務化、雲端資安、數據分析、跨產業整合、產業競爭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