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國際新形勢下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與競合分析
劉名寰.郭文豪 (2023/10/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0期》
鑒於兩岸特殊的政經互動關係,加以半導體產業現已被主要國家列為核心關鍵產業,本文檢視近年在國際新形勢變化下,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現況,並說明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國產化進程,最後針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議題提出觀察與建議。當前我國在IC先進製程仍保有優勢,但IC設計和封測領域在中國市場則面臨較強的競爭壓力。為確保我國半導體產業持續享有競爭優勢,我國業者應避免過分依賴單一市場,積極進行全球布局。
近年受到美中貿易戰、科技戰、俄烏戰事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許多國家遭遇供應鏈斷鏈危機,並觸發全球供應鏈典範轉移。過往全球製造業長鏈分工型態正朝向區域化短鏈趨勢演變,各國政府也意識到掌握關鍵物資對於維繫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除了政治和外交角力之外,科技實力現已成為影響各國國家安全的關鍵因素。尤其在新興科技(如無線通訊、AI技術)持續演進下,擁有更高效能、更低功耗的先進晶片自主供應能量,成為當前主要國家科技發展的優先議程。
為追求晶片供應穩定,近年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相繼推出半導體產業政策,期提升先進晶片自給率和製造能力。例如,美歐《晶片法案》、日本「半導體戰略」、韓國「K半導體戰略」、「中國製造2025」,而我國亦在2023年完成《台版晶片法案》修法。
有鑑於兩岸特殊的政經互動關係,加以半導體產業現已被主要國家列為核心關鍵產業,本文將檢視近年在國際新形勢變化下,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現況,並說明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國產化進程,最後針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議題提出觀察與建議。
為鞏固我國半導體產業優勢、鼓勵業者擴大投資半導體先進技術,我國於2023年《台版晶片法案》修法。針對具有國際供應鏈地位的公司將提供營所稅額抵減,未來5G通訊、電動車等新興產業亦有機會適用新法所提供的租稅優惠。
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經濟成長持續扮演重要角色
我國半導體產業實力獲各國高度肯定,並持續對我國經濟成長帶來顯著貢獻。我國也憑藉著掌握先進晶片製程技術,與美國為首的主要國家建立穩固的多邊供應鏈合作關係。
2022年我國半導體產業產值達新台幣4.8兆元,較上年成長18.5%,其中又以半導體製造業比重最高,占整體半導體產業產值60.4%(表1)。在對外貿易方面,半導體產業是我國對外貿易占比最高的領域,對我國貿易順差亦有顯著貢獻。2022年我國半導體產品出口突破5.26兆元,年成長率26.6%,占我國出口總額39.9%;進口方面,2022年我國半導體產品進口達2.77兆元,年成長率14.7%,占我國進口總額21.9%(表2)。
兩岸半導體、產業競合、先進製程、供應鏈韌性、科技戰爭、晶片國產化、產業自給、政策扶持、技術創新、全球布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