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製造2025規劃前瞻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製造2025規劃前瞻

莊朝榮  (2015/02/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2期》

中國製造2025規劃構想首見披露

從2012年開始,為加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中國國務院工業和資訊化部(簡稱工信部)推動全面實施轉型升級行動計畫,加強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促進企業兼併重組、推動產業合理有序轉移及重點行業准入。截至目前,儘管轉型升級計畫成效有待加強,十三五期間仍將繼續推動該項計畫,但目前工信部更注重中長期規劃,正在著手編制「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規劃年限延長至2025年。

2013年1月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和原常務副院長朱高峰院士率領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歷時一年多完成「製造強國戰略研究」,該研究的成果與結論將作為工信部編制「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重要基礎。2014年6月初在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首次披露中國製造2025的成果與結論,該研究建議明確規劃中國成為製造強國的階段性目標和各項指標,並於2014年初提出在2025年進入製造強國行列的指導方針和優先行動。中國製造2025的結論即四大轉變和一條主線: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品質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由資源消耗大、汙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主線則是將體現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位化、智慧化製造作為今後發展的主線。

 

目標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

中國製造2025規劃將由頂層設計,目標在2025年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並超越德國和日本。中國製造2025將借鏡德國「工業4.0」計畫,加強工業發展。工業4.0計畫是德國於2013年4月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正式推出,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新工業革命,結合互聯網、大數據、雲端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出全新的商業和合作模式。工業4.0就是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新工業革命,體現在產業模式的根本轉變為:從大規模生產轉向量身訂製化規模生產,以及產業型態從生產型製造向生產服務型製造轉變。                          

中國製造2025具體目標包括:製造業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行業產品品質水準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一批優勢產業率先實現突破,實現又大又強;部分戰略產業掌握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準。


中國製造2025規劃戰略

歐美先進國家在智慧製造即結合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技術應用的產業科技創新上,居於國際領先地位。智慧製造是中國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核心。要加強智慧製造必須從製造業創新做起,製造業創新則包括產品創新、製造技術創新、產業模式創新,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式,從根本上提高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也是中國製造業走向世界強國的不二法門。

中國製造2025智慧製造工業4.0製造業轉型創新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數位化製造泉州樣板產業升級製造服務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