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院長觀點】「未來學」台灣還要學習的一課

 

台經月刊

 

【院長觀點】「未來學」台灣還要學習的一課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7/03/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3期》

眾所皆知,中國網路、電子商務發展十分地火熱,可說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地區20171月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研究院於北京舉辦「遠2046第二屆新經濟智庫大會」,雖是短短一天的會議,但內容完全不馬虎,對於2046」的深入探討,讓人見識到中國之所以能成為電商王國的底氣。

會議以「遠2046」為主題,期望能跳脫當下諸多不確定性的政經情勢,直接討30年之後人類社會的情況,再反過來思考當前發展。這種長期發展路徑的討論、沉澱,確實不容易,但卻是國家、企業發展戰略制訂最重要的依據。

回顧歷史17世紀以來全球發生了三次改變人類生活的工業革命18世紀初「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轉變,改變的不只是產品的生產,組織化、機械化的生產觀念,以及資本家的崛起都反轉了原有的社會價值觀。

1870年以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象微是「電力」,電力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配合相關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工業生產的「質變」推動了經濟一日千里的發展。

1950年後,「電腦」、「網路」接連問世,帶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目前最熱門的物聯(IoT)、大數(BigData)、人工智(AI)等都算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而這些技術的發展正在步入高峰,對人類的衝擊不小於前兩次工業革命。馬雲曾多次表示:「新技術將融合到傳統行業的方方面面,引領人類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未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或年輕人的天下」。

在此背景下,阿里研究院在此次會議提出了「數字經2.0」報告,試圖透過當前基礎性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想像,描述和刻劃未來框架體系、運轉機制、經濟社會價值和發展願景。報告開宗明義以「告別公司、擁抱平台」為核心,並預2020年「告別公司」,全球將出現首個市值破一兆美元的平台經濟體2036年「告別八小時工作制」50%的勞動力透過網路自由就業60%造業人力將被機械人取代2046年「告別一般貿易」80%的貿易將由小企業、個人主導。

阿里研究院的預測其實有脈絡可循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平台的成交金額已突破人民幣三兆元,而且成長率仍然維持27%的高成長區間;美國電商龍頭亞馬(Amazon)市值已經超3,500美元,可怕是亞馬遜在2015年才開始轉虧為盈。無獨有偶,近兩年美國的百貨業開始出現關門潮,十年前美國主要實體零售店的市值曾一度高4,000億美元,當時的亞馬遜市值175億美元,但現在直接翻轉,亞馬遜已經比美國主要十家上市實體零售店的總市值還要高,電商平台不僅潛力無窮,而且已經取代實體店家。

未來學數位經濟平台經濟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奇點理論自動化生產數字轉型全球貿易變革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