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以數據驅動農業決策——歐盟IoF2020發展對我國推動智慧農業之啟發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以數據驅動農業決策——歐盟IoF2020發展對我國推動智慧農業之啟發

黃慧真  (2020/07/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7期》

數據驅動型農業在國際間推動物聯網應用下成為勢不可當之發展趨勢,歐盟執委會2015年主導成立物聯網創新聯(Allianc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nnovation, AIoTI),在智慧農業與糧食安全應用小組,辦理大規模試點計畫「糧食與農業互聯網(Internet of Food and Farm 2020, IoF2020),即運用數位整合模式於農業領域進行技術測試與經驗複製,與我國推展智慧農業從智慧生產邁向數位服務之理念一致,其計畫推行成功經驗與具體治理做法,值得我國觀察與借鏡。

為解決氣候變遷所面臨糧食供應短缺與糧價上升之問題,加上近年受到農村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影響,台灣農業人力緊縮,導致農業生產力大幅下降,為能於農業導入機械化、自動化及智動化,我國2017年開始推動智慧農業至今,以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為兩大發展主軸,以及透過「智農聯盟、數位服務價值鏈整合、產消溝通」三大策略路徑,導引我國「蘭花產業、種苗產業、菇類產業、稻作產業、農業設施產業、養殖漁產業、家禽產業、外銷主力作物產業、家畜產業、海洋漁產業」十大領航產業,運用共通/整合性技術邁向數據驅動型農業。本文目的在探討於同年通過之歐IoF20201),如何透過物聯網技術促進產業價值鏈虛實整合,並將成功經驗複製至各國應用,透過介紹歐IoF2020之治理架構,從中汲取相關經驗,作為我國推展智慧農業之參照。
 

IoF2020

歐洲農業所面臨之氣候、環境及社會挑戰,倚靠科技創新解決,在此時機下IoF2020應運而生,該項目由世界第一的農業食品研究大學荷蘭瓦赫寧恩大學暨研究中心領導,資助來源為歐盟科研架構「展2020Horizon 20202)。預2017~2020年內,主要投資農耕、乳業、水果、蔬菜、肉類五大試驗領域,3,000萬歐元(約新台9.8億元),超120名合作夥伴,橫22個歐盟國家與地區,共33個計畫案例。
 

IoF2020推行之成功經驗

擁有超150年歷史的德國作物科學巨擘拜耳公司(3),也IoF2020參與成員之一,身為農耕領域合作夥伴,拜耳投入發展永續馬鈴薯產業,在馬鈴薯田裡安裝物聯網站點,幫助農民省錢並提高產量。該計畫案例綠源農(Green Heart Farm),位於荷蘭一座拜耳未來農(Bayer Forward Farm),透過開發土壤溼度、土壤有機質及氣候等不同類型傳感器,收集相關數據以預測馬鈴薯產能,該農場並導入土壤掃描技術作為調整栽種密度之依據,以及利用作物掃描技術來決定施肥和農藥施用時機與比率,使農民能夠優化田間管理作業。該案例探討如何於供應鏈內共享數據以優化效率,並將物聯網設備連接至農場管理系統中的傳感器網絡(如地球觀測系統),建立作物生長模型、產量差距分析工具及相關數據庫,以掌握如經濟與環境影響之數據。根IoF2020網站,該案例試驗成果有效提升作物產5%、減少農藥使20%,以及增加機械有效利用15%

IoF2020數據驅動型農業物聯網智慧農業智農聯盟數位服務產業價值鏈商業化支援數據共享農業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