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低軌衛星通信的未來:衛星固定及衛星行動服務之發展與頻譜規劃
鍾銘泰 (2025/02/04)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期》
近年來衛星通信技術迅速進步,非同步衛星系統因小型化設計與發射成本降低而快速崛起,大幅加速了衛星部署的進程。本研究聚焦衛星固定服務(FSS)與衛星行動服務(MSS)的發展,並結合國際電信聯盟頻譜規劃,分析各國在MSS與IMT頻譜授權機制的進展及實施策略。此外,探討國際FSS與MSS頻譜分配對我國的啟示,建議平衡現有用途與干擾保護,建立適切的授權機制,以促進衛星服務導入,提升國內通信品質與全球競爭力。
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s, NTN)係指利用太空載體或高空載體,透過載體部署通信傳輸設備之方式,以實現通信網路涵蓋(附圖)。其中,太空載體係以衛星為主,依距離地面高度分為同步衛星(Geostationary Orbit, GSO)、中軌衛星(Medium-Earth Orbit, MEO)與低軌衛星(Low-Earth Orbit, LEO)。一般而言,太空基礎設施主要由太空段、地面段及使用者段三個部分組成,使用者段由使用者終端組成,包括天線及用戶設備;太空段則由一顆或多顆衛星組成,用於閘道器和使用者終端之間流量傳輸。地面段則由一個或多個閘道器(gateway)組成,透過這些閘道器將衛星網路連接到地面網路。另外,高空載體則為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 HAPS)為主,有高空氣球、飛行船及固定翼無人機等,填補地面網路和衛星之間的通信缺口。
附圖 NTN網路架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Digital Regulation Platform, "Spectrum management: Regulation of NGSO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 2024/03, https://digitalregulation.org/regulation-of-ngso-satellite-constellations/。
低軌衛星、衛星通信、非同步衛星、D2D技術、IMT頻譜、衛星寬頻、頻譜規劃、全球網路覆蓋、數位發展、商業模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