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景氣特別報導】解密新經濟的零和競爭——2019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側記

 

台經月刊

 

【景氣特別報導】解密新經濟的零和競爭——2019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側記

整理/許芬鈴、攝影/熊昔麒  (2019/01/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期》

2018年11月12日,由台灣經濟研究院林建甫院長率領各領域菁英,假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前瞻廳舉辦「2019年經濟景氣趨勢研討會」,會中本院提出精闢論點及解析。孫明德主任探索2019年貿易金融戰火下的經濟與展望;康廷嶽副主任針對中小企業現況及發展課題,解析AI在民生服務業之應用;吳孟道所長則分享區塊鏈解決中小企業資金融通的困境,最後圓桌論壇開放與會貴賓提問及交流。


景氣成長循環恐將邁入收縮期

本院已故董事長江丙坤先生當時於開幕致詞上回顧2018年全球經濟的動態,江董事長提到由於美國經濟成長強勁,維持主要經濟體的成長動能,而原油等原物料價格上漲,拉抬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的表現,使得2018年1~9月仍維持2017年的成長態勢。

然而,主張「美國優先」、「反移民」、「反自由貿易」以及「反多邊經貿組織」的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第三季開始對歐洲進口的鋼、鋁加徵關稅,還有與中國之間一系列關稅報復等貿易摩擦,蔓延的戰火影響國際經貿的動向。

IMF指出美中互以關稅報復,對全球負面衝擊成真,2019年恐進一步使得美國原本藉由刺激的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運用所促成的經濟復甦出現反轉。同時,這樣的貿易緊張局勢也將讓世界經濟復甦趨緩。ADB也表示,美中貿易戰對區域供應鏈造成影響,亞洲仰賴出口的經濟體受到損害,亞洲開發中國家2019年的經濟成長率將較先前預測的低。

而眾所關注的中國方面,近年來經濟成長逐步放緩,如今又面臨美國施加的壓力,外部環境變數加上內部債市、房市存在風險,尤其非金融部門債務持續攀升,衝擊到金融穩定,但外在的貿易情勢將拖延中國原本該有的內部財政改革。中國可能藉由國內政策避免更大幅度的經濟下滑,但付出的代價卻是財政失衡的時間將更加延長。而兩岸的經貿連結性高,當中國經濟走緩,勢必會影響台灣的出口表現。

至於國內方面,台灣經濟2018年上半年仍有良好表現,出口持續兩位數成長,股市也維持萬點以上。然而依據台經院每月所編制的「營業氣候測驗點」顯示,9月的數字顯示三大產業全數下滑,製造業測驗點更跌至2016年3月以來新低。這數字警示國內景氣恐將逐漸步入這一波景氣成長循環的收縮期,接下來的國際經貿形勢與政府因應措施更顯得關鍵。

展望未來,結合物聯綱(IoT)、人工智慧(AI)、金融科技(FinTech)如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數位經濟浪潮正在席捲全球,在此背景之下,台經院研討會所聚焦的主題,期能拋磚引玉提供政府決策的參考,協助國內中小企業因應未來挑戰,以加速台灣在數位經濟的發展上成長茁壯。

經濟趨勢貿易戰數位經濟AI應用區塊鏈全球供應鏈產業競爭經濟轉型中小企業投資策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