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新南向.新市場(二)台灣與紐、澳的雙向合作關係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新南向.新市場(二)台灣與紐、澳的雙向合作關係

林彤  (2017/02/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2期》

   蔡英文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放眼台灣以南18個國家,啟動經貿、人才、資源等全方位的互動、交流與合作,希望能藉此開展台灣在亞洲地區的重新定位,尋求經濟發展方向的新階段,為台灣開啟可長可久的永續發展動能。

   根據行政院在201612月推出的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該計畫是以「長期深耕、多元開展、雙向互惠」作為計畫之核心理念,並特別強調「以人為本」、「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建立「經濟發展的繁榮夥伴」、「人才資源的共享夥伴」、「生活品質的創新夥伴」及「國際鏈結的互惠夥伴」,最終凝聚「經濟共同體意識」。

   新南向政策的目標國包含了東協、南亞以及大洋洲的紐西蘭與澳洲,這18個國家無論是經濟發展程度、人文與宗教、自然資源與地理條件等,都差異甚大。儘管台灣方面已將政策執行方針劃分為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區域鏈結四大面向,筆者仍建議,面18國的雙邊關係及合作策略無法一以貫之,在政策規劃及執行的過程中,必須因地制宜並強化政策修正微調的彈性機制,更切中政策資源與目標國的需求相結合,才會有顯著的成效。

   相較於新南向政策的其他目標國,位於南半球大洋洲的澳洲及紐西蘭,是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已開發國家、有超過半數人口信仰基督教、實行民主政體、以英語為主要語言,兩國的社會制度與民族特質有幾分雷同,且與另外16國的社會文化特徵差異甚大。本文將鎖定澳洲與紐西蘭市場,分析台灣與澳洲及紐西蘭的經濟現況以及與台灣的經貿關係,並對台灣政府提出促進雙邊合作之政策建議。

 

澳洲及紐西蘭的經濟概況
(一)澳洲的經濟概況

   澳洲是全球第16大經濟體(1),也是南半球經濟發展最發達的國家。澳洲的農、礦產豐富,羊毛、鋁礦、煤礦出口都是全球第一,天然氣、棉花及小麥,也都是全球出口前三大的國家(2)。以三級產業產值區分,服務業是澳洲最重要的產業,占整體產業產值的六成以上(3)。近年來澳洲的經濟型態逐漸趨向多元發展,儘管礦業仍是國民生產毛額的主力,但其他產業如金融、科學、能源、技術服務、教育、藝術等也蓬勃發展,並特別加強對新創、網路科技產業的投入。

   在國際貿易方面,過去澳洲曾經為了保護本土產業,對汽車及紡織品課徵高額保護性關稅,但從1980年代以來,澳洲逐漸提高經濟自由化的幅度,逐步解除貿易管制,希望藉此增加原物料進口的比例,增強國內的製造業生產力,以及國際競爭力。近年來澳洲積極洽簽經貿協定,除了參與區域間多邊架構的經貿談判,包括亞洲太平洋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以及東協國家為主體的「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架構(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澳洲也和重要的貿易夥伴如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新加坡、美國、泰國以及馬來西亞等(4),簽署了雙邊或複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或投資保障協定。
(二)紐西蘭的經濟概況

   紐西蘭經濟總量比澳洲小得多,GDP在全球排名305)。紐國的經濟活動以服務業為大宗,超GDP的七成以上,主要是觀光旅遊產業,其次為教育。第一和第二級產業以農產畜牧為基礎,農業機械化普及,製造業產品也以農林牧業的加工品為主,例如:食品、乳製品、造紙、木材等,這些產品都是紐國的大宗出口項目。紐國最大進、出口市場是鄰近的澳洲,占總1/4以上,金額遠超過第二名中國大陸的兩倍,顯示出紐西蘭對澳洲經濟的依賴,企業投資與人民就業也有緊密關係(6)。

新南向政策台紐FTA台澳經貿數位經濟電子商務創新產業打工度假區域鏈結人才交流內需市場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