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從創業生態體系探究韓國經濟再次躍升的關鍵力量
黃暖雲 (2016/08/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8期》
面對全球經貿環境快速變動,為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與改善整體就業環境,各國政府紛紛推動創新創業政策來提振國內經濟,且視新創事業(Start-Up Business)為對抗經濟不確定性的最佳解方,使得創新創業蔚為全球風潮,積極競逐人才、資金與知識資產,台灣鄰近的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更致力追求成為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在全球創新創業潮流下,透過創新能力取得產業的競爭優勢,以創業能量帶動國家經濟發展與連結國際網絡,並營造友善的創業環境,「三創」(創意、創新、創業)儼然成為各國政府制訂創業政策的重點脈絡。放眼全球各國諸多城市,如美國矽谷、中國深圳等較廣為人知的創業城市典範,以及新崛起的以色列特拉維夫、芬蘭赫爾辛基、韓國首爾、日本東京等更是積極追趕,希望藉由創業來活絡地方經濟,吸引外部人才與資金投入,讓城市樣貌有更多向上發展的可能性。
近年來,積極打造成為亞洲版矽谷的韓國,其政府全面推動各種和創業相關的扶植政策,期藉此引領經濟再度躍升,不僅在2015年被《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評比為全球最創新國家(Most Innovative),Google更宣布於首爾設立亞洲第一個「Google創業園區」,其豐沛的創業能量、創業生態、人才育成及政策思維,值得台灣參考借鑑。
出口疲軟、內需低迷 力拚經濟轉型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16),韓國排名第29;博鰲亞洲論壇發布的「2016亞洲競爭力報告」,評估亞洲37個經濟體,韓國排名第三,僅次於新加坡、香港,報告指出韓國不僅擁有全球最高的教育入學率,國際專利申請量亦有相當優異的表現。此外,在勤業眾信發布之「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中,評比各國發展先進製造的能力,韓國更位居前五大。綜合以上數據,顯見韓國的國際競爭力道看來似乎非常強勁,然而受到全球情勢動盪的影響,各國疲於因應新的經濟成長與挑戰,韓國亦面臨產業衰退、經濟發展疲軟的困境。
2015年韓國GDP實質僅增長2.6%,較2014年的3.3%有所放緩,創下近四年最慢增速,尚須面臨中國及東協等國新崛起的勢力虎視眈眈。另一方面,因出口疲軟、資本投資減少、加上國內消費低迷不振,青年失業率高達9.2%,更創下新高,雪上加霜的經濟困境,以及工時長、自殺率高、出生率低、貧富差距嚴重,高度競爭的威權文化,使得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世代及階級對立日趨嚴重,迫使韓國扭轉經濟結構的決心更甚以往。
韓國創業、創業生態、創意經濟、創投資金、物聯網發展、ICT戰略、創業政策、產業轉型、科技創業、創新驅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