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美、中貿易角力戰——論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產業之挑戰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美、中貿易角力戰——論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產業之挑戰

花佳正  (2012/02/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2期》

美、中貿易衝突與貿易赤字

近十年來,美、中兩國間的貿易摩擦時有所聞。過去在全球景氣熱絡之際,美國對於美、中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的現象尚能容忍,但自2008年發生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後,美國國內的保護主義油然而生,對處理美、中貿易逆差與人民幣升值等議題的態度日益強烈。而且自從歐巴馬總統在新經濟刺激計畫中提出「買美國貨」(Buy America)的主張,更暗示著該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重新抬頭。作為美國重要貿易夥伴的中國,對此提出了反對的聲音,並宣告相關的抵制措施,導致雙方關係的進一步惡化,美、中兩國,近幾年較重要的貿易摩擦事件,整理如下(表1)。

 

1 2002~2011年美、中貿易摩擦事件概要
 

 

在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製造業希望政府採取強硬措施,以削減美、中貿易逆差,制止兩國間的貿易不平衡。除了在2001年網路泡沫化造成的經濟衰退,使得美、中的貿易逆差成長率為負外,截至2007年為止,平均每年美、中貿易逆差皆以將近20%以上的速度成長,直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和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才讓美、中貿易成長率降到3%左右,甚至到了2009年金融海嘯巔峰時,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成長率高過由中國進口的成長率,美、中貿易赤字甚至出現14.83%的負成長,主要是由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團體認為,希望美國政府能採取措施,削減美、中的貿易逆差,以制止兩國的貿易不平衡,而在2011年第三季全球景氣復甦開始趨緩之際,美、中貿易赤字的成長亦明顯開始降低(表2)。


2 2000~2011年美國對中國進出口與貿易赤字概況

 

「人民幣升值」議題仍是美、中貿易關鍵

處理美、中貿易摩擦與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關鍵,還是在於「人民幣升值」議題,因雙方仍未達成共識,代表美國商業和製造商利益的美國工商理事會(US Business & Industry Council)曾多次抨擊歐巴馬政府的貿易政策,形容美國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是「擁抱熊貓」(Panda Hugging)政策。該理事會研究員托納爾森(Allen Tonhelson)則明確指出,美、中貿易問題不少,其中最嚴重的就是人民幣幣值受到操控,歐巴馬政府應對中國施加壓力,並讓國會通過法案,以打擊貨幣操縱。

然而,日前景氣復甦尚未趨緩之際,美國商務部與中國舉行美、中商貿聯委會時,美國財政部表示,中國人民幣匯率缺乏靈活性,以及囤積大量外匯儲備,將有可能使兩國在減少貿易失衡方面的進展功敗垂成,但雙方均認為,同意繼續鞏固和加強聯委會設立12個行業合作工作組和若干磋商機制的合作框架;以及共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恪守G20峰會共識,不再以限制美國來自中國的進口,來解決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問題,而是積極發展雙邊貿易以促進平衡(即增加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而針對中方關注的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放寬對中國出口管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創造公平環境等問題上,美方則表示,將加強與中方的溝通和磋商,避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美方在進行出口管制體制改革進程中,將與中方合作,妥善修改相關規定,盡快研究、推動解決中方關注的其他農產品檢驗、檢疫問題。

人民幣升值美中貿易逆差出口依存三角貿易電子零組件貨幣政策國際競爭力貿易摩擦GDP衝擊產業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