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美中貿易衝突對新南向地區主要國家之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美中貿易衝突對新南向地區主要國家之影響

唐豪駿  (2020/02/07)    《台經月刊第43卷第2期》

   美中貿易衝突自2018322美國根301調查報告結果,決定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額外加徵關稅,至2020115美中第一階段協議將在白宮簽署,已長達22個月。一般皆認為,美中貿易衝突雖然對中國大陸帶來重大衝擊,但也同時為台灣、東南亞及南亞等周邊國家帶來轉單效應的利益,長期而言,更使外資加速分散到東南亞及南亞地區,進一步減緩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UNCTAD)研究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在美國市場損失350億美元出口貨物,約210億美(63%)被轉移到其他國家與地區,而其餘140億美元則被美國生產者取代彌補。其中,台灣是最大2019年上半年對美出口較上年同期增42億美元,其次是增35億美元的墨西哥,再次是歐盟與越南,分別增加2726億美元。韓國、加拿大及印度,受惠金額約9~15億美元之間(1)。從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資料可以看出,台灣與越南、印度等國,受惠於轉單效應以及外資、台資,甚至中資企業基於地緣鄰近的投資避險,成為美中貿易衝突下最大的獲利者。

然而,對新南向地區主要國家而言,美中貿易衝突卻不完全是正面的影響。美中貿易衝突雖然帶來一個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的良機,同時也替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帶來經濟成長的壓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IMF)的經濟成長預測顯示2019年東協最大的五個經濟體的經濟成長預測從上年5.3%下調4.8%,印度則從上年6.8%下降6.1%2)。主要原因是這些新興國家大多為出口導向國家,而美中貿易衝突升溫不僅導致東南亞國家的出口大幅放緩,更因為這些國家的製造產品成分高度仰賴進口,由於出口劇減,原料進口也跟著衰退,進而使這些國家的成長率趨緩。尤其是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由於其與中國大陸貿易密切,因此中國大陸經濟的趨緩,降低了商品需求,連帶對這些國家的製造業造成衝擊。

不過,美中貿易衝突的長期化趨勢以及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亦使中國大陸及東協國家倍感壓力,促使中國大陸及東協國家加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談判。2019114除印度以外15國宣布完成協定全20章節的談判,預2020年簽署。印度的保護主義本來就RCEP談判進程延宕的主要原因,此為原作純文字檔,如需完整圖文PDF檔,請儲值後下載如今在印度決定退出之後,相2020RCEP的簽署與生效將會相當順利。

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美中貿易衝突對新南向地區主要國家的影響,無疑是憂喜參半,很難一言以蔽之斷定美中貿易衝突對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發展是有利或不利,因為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將危機真正轉化為發展的契機,透過吸引外資來抵銷因美中貿易戰帶來的貿易衰退,這很大程度端視於當地政府的準備程度,以及該國本身的基礎條件。故此,本文基於篇幅,僅就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等六個新南向政策重點國家進行簡要的分析,討論美中貿易衝突對當地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美中貿易戰供應鏈轉移轉單效應RCEPCPTPP外資投資貿易政策東協經濟印度製造產業升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