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論產業整合與合作對中小企業出口競爭力之改善
盧士彧 (2016/08/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8期》
1960年左右開始,我國政府推動以出口為主要導向之政策,成為台灣經濟起飛的重要關鍵,而在這過程之中,中小企業亦在其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經濟局勢早已與當年截然不同,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所貢獻之出口比重不斷下降,再加上全球化影響、區域經濟整合、數位經濟崛起等外在環境因素的快速改變,我國中小企業之出口成長已出現瓶頸。
由於台灣有78.25%的就業機會乃是由中小企業所創造,相較於美國的48.4%、日本的69.7%、德國的59.4%、馬來西亞的57.5%皆為高,低於韓國的87.7%及泰國的83.9%,因此可知中小企業長久以來為我國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是維持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於如何提升中小企業的出口競爭力,以及謀求提升中小企業出口的方案,使中小企業能維持出口動能,進而提升薪資報酬,以帶動我國整體經濟的成長,就屬當前政府所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中小企業出口表現綜論
根據經濟部《2015中小企業白皮書》所發布的最新資料(統計年度為2014年),2014年台灣中小企業有135萬3,049家(年增1.64%),創下近年來最高紀錄,占全體企業的97.61%;就業人數達866萬9,000人(年增0.94%),占全國就業人數的78.25%;中小企業銷售值達新台幣11兆8,399億元(年增4.58%),占全部企業的29.42%;其中內銷值10兆3,451億元(年增4.52%),占全部企業的34.46%,出口值1兆4,948億元(年增4.95%),占全部企業的14.62%。
從2001~2014年的數據來看,整體而言中小企業的出口值隨國際系統性因素上下波盪,出口貢獻(中小企業出口值占全部企業出口值的比例)和出口傾向(中小企業出口值占中小企業總銷售值的比例)則都呈現下滑趨勢(附注)。觀察2001~2014年中小企業出口值(表1、附圖),在2001~2012年大體呈現成長趨勢,僅在2009年金融海嘯影響下呈現明顯衰退,觀察2009年在金融海嘯期間,我國整體出口與2008年相較大幅滑落18.80%,中小企業出口更是下滑19.96%,與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相較(整體企業出口僅微幅下滑6.10%,中小企業出口下滑15.45%),我國近年受到的國際情勢影響更加劇烈,且中小企業由於規模相對較小,加上個體資源也較少,在面臨此種系統性風險時,受到的影響程度通常較大企業更為嚴重。
中小企業、出口競爭力、產業整合、國際市場、區域經濟整合、數位經濟、供應鏈合作、產業轉型、全球價值鏈、政府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