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特別報導】2024~2025年台灣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孫明德 (2025/01/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期》
2024年全球經濟挑戰重重,展望2025年,台灣將面臨多重變數,包括美國新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的稅制、貿易及外交政策變動,全球貨幣政策分歧引發的金融市場波動,中國房地產低迷對鋼鐵、水泥等產業的壓力,以及俄烏戰爭與中東局勢升溫,對能源供應和出口貿易的威脅。上述因素不僅影響台灣出口與投資,也將透過金融與消費市場牽動內需發展,我國須積極評估風險並提出應對策略,以穩定經濟發展。
回顧2024年台灣經濟,內需維持穩定,依據主計總處2024年11月29日最新公告資料顯示,民間消費前三季分別有4.0%、2.9%及2.3%的成長,出口外銷也在資通訊產品的帶動下維持成長動能,不過非資通訊產品則受到中國生產過剩及日圓貶值影響,上半年表現並不理想,直到第三季才止跌上揚。隨著出口擴張,民間投資成長率也逐季轉佳,第一季固定資本形成仍衰退3.7%,第二季回到正成長6.9%,隨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維持強勁,企業投資動能延續,第三季擴增至8.6%。由於內需穩定、外貿逐步回升,使得台灣經濟維持擴張,前三季成長率分別為6.6%、4.9%及4.2%,全年成長率估計可望超過4%以上。
展望2025年,美國經濟動能恐難維持近年榮景,中國經濟仍然在房地產及地方債務問題中掙扎,日本及歐洲經濟則可望較2024年略有起色,加上其他新興市場持續成長,全球經濟表現大致與2024年相同。不過,美國大選後,美中貿易戰是否將有新發展,俄烏及中東局勢仍不穩定,金融市場也在各國央行不同的貨幣政策中難免波動。這些因素都將影響台灣相關產業表現。為此,本章將先就2024年台灣主要經濟數據進行回顧與分析,再進行2025年台灣經濟相關數據的預測與說明,並分析影響預測結果之不確定因素。
2024年經濟表現回顧
(一)貿易情勢
2024年1~10月台灣貿易延續成長趨勢,累計出口金額為3,904億美元,成長率10.0%,同期進口3,240億美元成長率為9.7%,1~10月累計出超金額664億美元。在主要出口商品部分,以資通與視聽產品成長率73%最高,主要受到人工智慧相關產品帶動,其次為紡織品0.9%、電機產品0.5%,兩者不只落差大,也是唯三出口正成長的商品,其餘皆呈現衰退,衰退幅度最大的前三名分別為光學及精密儀器-16.0%、運輸工具-14.6%及礦產品-7.8%,前兩者是受到中國生產過剩及自行車需求疲弱的影響,不過在第三季起已有所改善,礦產品則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低迷所導致。
在出口市場部分,由於人工智慧相關商品直接在台組裝銷售,美國在2024年1~10月成長55.0%位居第一,其次為東協14.2%及韓國11.0%,以往出口最大的市場中國則呈現衰退,一方面是因為本身生產過剩,台灣傳產貨品在當地競爭力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除了前述的人工智慧相關商品在台灣生產,原本電子零組件銷往中國所組裝的終端商品如手機及筆電,近年也因供應鏈移轉而減少在中國出貨,進而影響了對台灣電子零組件產品的需求。1~10月台灣出口中國(含香港)衰退2.6%,在進口商品方面,1~10月以農工原料成長最快達10.5%,其次為資本設備5.6%,值得注意的是資本設備進口趨勢呈現逐季快速上揚,截至2024年10月為止,資本設備進口已連續五個月呈現雙位數成長,8~10月半導體設備更高達46.8~40.1%,代表相關產業看好未來營運情況而加碼投資,不只對當期固定資產形成有益,也將惠及後續出口表現。
台灣經濟、貿易戰、通膨趨勢、出口成長、投資動能、半導體產業、消費市場、匯率波動、金融市場、地緣政治風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