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日本新成長策略——能否替日本帶來新希望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日本新成長策略——能否替日本帶來新希望

高仁山  (2011/05/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5期》

日本新成長策略緣起

2010618日本首相菅直人與其內閣發表「日本新成長策略重建日本元氣的藍圖」,其政策目的是要將日本重新建造為一強勢的經濟體,並且塑造穩健的公共財政以及完善社會安全系統。日本政府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振興國力之新套案,結束經濟泡沫化後長20年的經濟成長停滯以及通貨緊縮的窘狀,重返健康永續的經濟成長道路。

該策略所訂出之具體目標,為2020年之間每年達到名目經濟成長3%,實質成長2%,將失業率由目前的超5%降到平3~4%。此策略亦帶有與亞洲各國共同發展,強化經貿合作關係的意味。在此策略方案中,日本政府預計將透過執行七個策略領域21項國家策略計畫,具體達成日本的經濟成長。

這七個策略領域的內涵包括(1)透過「綠色創新」成為環境及能源方面的科技與產業強國(2)透過「生活創新」,打造符合社會需求之醫療、照護及相關服務產業與技術,成為生醫與健康照護之強國(3)推動「亞太自由貿易協(FTAAP)」,提升日本與亞洲各國之經貿合作關係(4)促進觀光、文化交流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振興日本地方經濟(5)每年投GDP 4%的預算於科研經費,塑造日本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以及資通訊科技強國(6)透過吸引外籍高級人才及本國人才培育,建立未來發展所需之人才資源(7)建立整合型金融服務業,確保成長所需資本,以型塑日本為亞洲金融主要市場與要角。

然而,在該政策付諸執行的次個年度,也就是2011311,日本關東地區福島縣發生規模九級之超級地震,續引發核電災變與核汙染事件,這一日本重大災難,對於日本新成長策略與日本經濟復甦之路,亦加入了許多的不確定性。

 

日本近期經濟概況

日本官20112月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日本經2010年增3.9%GDP規模達54,742億美元,而中2010GDP規模58,786億美元,日本的經濟規模首度被中國超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正式被中國所取代。然而從以下這個訊息,也許可以看出些許端倪:據國際貨幣基IMF訊息,金融海嘯期間儘管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經濟都呈衰退,但中國仍維持一定的成長20092010年全球的經濟成長有幾20%來自中國的貢獻,另一方面日本由於泡沫經濟後的長期性經濟成長停滯,使其在亞洲甚至是全世界的影響力已不如以往。

IMF的統計數據顯示(1),日本在全GDP (PPP)占比19909.08%下滑20086.27%,而同期亞洲區域的幾個主要國家,大多是呈現提升的態勢。長期來看,過20年間,亞洲國家經濟幾乎都有所成長,唯獨日本是持續下降,這表示日本面臨長期性結構弱化的問題。

 

1  國家占世GDP (PPP)比重

 

從總體國家競爭力的角度來看IMD所公2006~2010年的競爭力報告顯示(2),過去五年美國、新加坡、香港包辦前三名,其他亞洲國家,包含我國在內,競爭力也都有顯著幅度的提升,而日本卻似乎沒有太大的進展,甚至2010年落到泰國之後。

 

2 2006~2010年各國IMD全球競爭力報告之排名

 

儘管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日本就已歷經了持續性的經濟成長鈍化與通貨緊縮,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日本出口額較前年一舉萎縮50%之多,產能利用率亦只達六成左右,私部門投資GDP的占比也下滑3%左右,這對一向依賴以出口擴張帶動經濟成長的日本,無疑是個沈重的打擊。面對艱難的困境,日本政府推出短期刺激方案,企業亦積極的削減支出降低成本,裁員、減薪或臨時派遣的聘僱方式也廣泛的被企業界所採用,此舉一來影響到家庭所得,降低消費及投資意願,另一方面也讓日本國民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大增。雖然日本出口額2010年初似有回復的跡象,然而2010年中起,出口開始出現弱化的跡象,其原因大部分可歸責於日圓升值的因素。出口弱化及內需不振使得整體工業生產僅維持在金融海嘯85%左右的水準(12)。

日本新成長策略經濟復甦通貨緊縮內需擴張亞洲經貿合作綠色經濟產業轉型財政赤字311震災國際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