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新興經濟體參與區域經濟組織的現況與發展——以中國與印度為例
陳世憲 (2006/08/07) 《台經月刊第29卷第8期》
貿易自由化與區域經濟整合
1947年由美國邀請23個國家進行減讓關稅的多邊談判,簽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雖然GATT並無國際法上的人格地位,卻是自1947年來唯一管理國際貿易的多邊組織,在1993年GATT第八回合談判(烏拉圭回合)達成最終協議,決議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1995年WTO正式取代GATT開始運作,一個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涵蓋世界各經濟領域的多邊貿易體系被建立起來,確立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遊戲規則,會員國彼此承諾降低關稅與非關稅的障礙,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在冷戰結束之後,由於技術的創新與政治等因素衝擊國際經濟版圖,國際關係中的經濟因素變得愈來愈重要,國際貿易的競爭開始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又開始抬頭。此外,雖然GATT/WTO體系追求全球貿易自由化,但是由於採取的是多邊談判的方式,進度牛步化。在這種情況之下,各國為了確保本身的利益,開始走上成立區域經濟整合的道路,希望能透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等方式來強化經貿實力。
由於WTO追求的是全球貿易自由化,但是由於WTO會員國眾多,其經濟發展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因此才會出現談判進度上的遲緩,區域經濟整合也才會出現。區域經濟整合對於WTO有著阻礙與促進的雙重作用,一方面區域經濟整合對於會員國有保護的傾向,對非會員國會有排他性,造成會員國與非會員國之間,產生貿易條件不平等的現象,對於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程有不利的影響。不過,另一方面區域經濟整合的出現,讓會員國間的生產要素與產品可以自由流通,加速會員國的經濟成長,加上區域經濟整合若能制定與WTO接軌的相關制度與政策,將有助於會員國儘速融入WTO的體系中,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因此,區域經濟整合是實行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重要途徑與方法,而全球貿易自由化則是區域經濟組織成立的最終目的。
近年來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成長幅度驚人,其中由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所構成的金磚四國更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金磚四國的經濟成長除了本身內需因素之外,出口貿易更是主要的因素,如中國為世界工廠、印度的服務業、俄羅斯的原油與巴西的農產品。因此,金磚四國積極擴大對於區域經濟整合組織的參與層面與力度,本文將把焦點放在中國與印度,探討兩國主要的區域經濟組織之參與及發展。
區域經濟整合的種類
所謂經濟整合指的是在國與國之間去除貿易障礙與生產要素移動限制,使得商品、服務與生產資源的市場融為一體。因為參與經濟整合的國家多在區域或地理上有所接鄰,因此又叫作區域經濟整合。區域經濟整合的方式有很多種,依據會員國之間整合程度的深淺可以分成以下五大類:
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區域經濟整合、自由貿易區、東協加1、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全球化、FTA、經濟同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