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是禁忌還是必須?——談APEC人類安全議題發展
唐開太 (2009/04/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4期》
在巧合下與反恐議題掛上了勾
反恐或人類安全議題出現在APEC中,完全是個偶然。從一般人的觀念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是一個依照自願性、非拘束性、營造共識之原則來運作的區域性經貿組織,安全議題並非其首要關注,甚至可說是一種禁忌。但美國在2001年遭受到「911」恐怖攻擊,使APEC各經濟體感受到,恐怖主義不僅對單一國家之人民性命與財產造成直接威脅,也會對國際間貿易與投資造成衝擊,尤其在全球化的時代裡,人員、資金、訊息的流動極為快速且龐大,若不關注恐怖主義可能對這些貿易要素流動的負面影響,APEC所昭示的貿易自由化與便捷化目標,可能會出現缺陷而無法達成。因此,從反恐及其所衍生出的人類安全議題,也成為一種必須。
事實上,美中關係因2001年4月初的「EP-3事件」後出現局部緊繃,但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在911後立即致電布希總統表達慰問,為兩國改善關係提供另一契機。當時布希總統因準備在阿富汗進行反恐戰爭,本欲缺席APEC會議,但在中共力邀,釋出願與美國進行反恐合作之善意,並臨時修改APEC議程,把恐怖主義對區域經濟貿易的影響,列入討論重點,終使布希願意出席上海APEC會議,反恐/人類安全議題就在這樣的巧合下,與APEC掛上了勾,並持續擴大發展。
在上海APEC會議中,經濟領袖們發表了反恐聲明,強調恐怖主義對APEC自由、開放與繁榮經濟的願景,以及APEC會員經濟體所抱持的基本價值,造成直接挑戰,在2002年墨西哥洛斯‧卡伯斯(Los Cabos)APEC會議上,經濟領袖們做出承諾,同意根據各經濟體所處環境與APEC原則,採取適切的個別行動與集體行動。在APEC經濟領袖們指示監測反恐進展與反恐能力建構之下,APEC資深官員會議在2003年5月成立「反恐任務小組」(Counter Terrorism Task Force, CTTF),該任務小組協助會員經濟體判斷與評估反恐需求,協調能力建構與技術協助活動,並和其他國際組織及區域組織合作,且致力強化APEC在反恐議題上各論壇之合作。每年APEC反恐議題的重心,均以上年度領袖會議(AELM)與年度部長會議(AMM)宣言有關反恐事宜的指示為主,而APEC「反恐任務小組」之「設置要點」(Terms of Reference)並在2005年3月、2006年11月、2008年8月經過三次展延。
從「反恐任務小組」成立以後,APEC在人類安全議題上出現長足進展,除反恐議題之外,在緊急應變、衛生議題等方面的實際合作與行動,也不斷增加,「衛生任務小組(工作小組)」(Health Task Force, HTF, 2003~2007; Health Working Group, HWG, 2008~)、「緊急應變任務小組」(Task Force on Emergency Preparedness, TFEP, 2005~)的產生,即是因應相關議題的發展而來,此一趨勢儼然使人類安全議題成為貿易投資自由化、便捷化、經濟技術合作三大支柱之外的「第四支柱」。因此,本文將依照反恐、緊急應變、衛生三項領域,深入探討人類安全議題在APEC之發展,並檢視其既有成效,評估其未來成長空間。
APEC人類安全議題之內涵
「人類安全」觀念的出現,象徵傳統的安全概念已因全球化趨勢,在內涵上出現轉變。過去10餘年來,國際社會經歷若干重大事件,如1997~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0年的Y2K、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2003年的SARS、2005年的印尼地震及海嘯、2006年的卡翠納(Katrina)颶風、2007年的禽流感爆發的陰影、2008年的四川地震等,在在顯示環境汙染、傳染性疾病擴散、走私偷渡、海上安全、跨國犯罪、全球反恐、能源安全等人類所遭遇的安全威脅,都不再以國家邊境為界線,甚至於即便恐怖攻擊造成的傷亡讓大家印象深刻,但印尼海嘯、四川地震傷亡人數遠遠超過911攻擊。因此,非傳統安全的重要性,已經不遜於傳統安全,而各國對於跨國境合作與協調的需求,也逐日漸增。在APEC架構下,人類安全議題即著重在進行各經濟體與各論壇之能力建構盤點,以及如何協調各經濟體與各次級論壇相關活動,其具體項目集中在反恐、衛生安全與緊急應變三大領域。
APEC、反恐、人類安全、經濟合作、貿易自由化、能力建構、緊急應變、衛生安全、災害應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