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邁向安全之路——創新加值整合台灣安全產業
許加政 (2005/07/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7期》
科技演進帶來技術整合的可能性,同時也帶來無限的商機。伴隨著技術與產品的不斷創新,安全產業逐漸朝向整合的階段發展。在過去的產業分類中,不曾見過所謂「安全」產業的名詞存在,此乃因多數安全器材相關產品的生產是散見於各個產業別,如從3C業、資訊業、通訊業、紡織業等產業都可見其蹤跡,更進一步的說,安全產業事實上是一個跨領域的產業,其重要性隱藏於各產業中。自從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政府因有感於安全之於國家人民的重要性,以及未來潛在的上百億商機,故於行政院2004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中,首度將安全產業列入策略性工業之一,並訂定為政府未來發展的重點產業。另外經濟部工業局於93年度我國安全產業推動計畫中,規範安全產業的範疇為「工安與消防」、「資通訊安全」、「安全器材」與「系統整合與服務」等四大領域,至於國土安全與國防安全因涉及國防部,故不列入安全產業之內。
在安全產業的四個分項領域中,不難發現多數產品及技術間具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如防火偵測及警報設備可配合安全器材之監視門禁系統,提升產品的使用效率及強化其功能性;系統整合與維護則可藉由資通訊安全機制運作,提高系統整合的完整性等。因此可知,安全產業的四個分項領域存在著相互支援及提升彼此附加價值的可能性,而未來透過系統整合,將可帶來產品功能的多元化,如CCTV同時可具備數位傳訊、門禁,以及多重辨識等功能,而不僅只具備單一監視作用;警報系統也可同時具備工安、消防、監控等功能,不再只是單純的警報作用,而各項安全器材都將成為安全系統整合建置中的重要元件。
整合難度高,國際行銷能力弱
(一)提高產業附加價值,強化國際行銷能力
整合是將現有產品及技術加以合併、組合在一起,以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創造更大的價值。然而台灣的安全產業相關企業或廠商規模不大,所跨足的領域不多,因此國內的安全產業廠商多專精於各自的領域,如門禁系統、CCTV、生物辨識系統、排煙與警報設備等,各家廠商均發展屬於自己的產品價值與技術Know How,但這些產品與技術僅能就各自的產品進行整合,無法像國外安全產業大廠HoneyWell、GE、Tyco等有足夠的能力與資源,來研發具備有整合功能的安全產品及技術。
就安全產業市場面而言,現在的建築物、工廠或企業規模愈來愈大,內部設備、進出入人員愈來愈多,在安全上的管理日趨複雜,因此管理者無不希望有一個完整的全方位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來管理建築物、公司或企業。國外大型企業因擁有系統整合的能力,故早已具備建築物相關安全管理系統或已開發具備整合功能的產品。反觀國內,建築物內所安裝的產品多是獨立的系統,且無法與其他的產品進行整合,而安全產業廠商又以生產單一產品為主,鮮少研發整體建築物的全方位解決系統,自然無法與國外大廠產品及技術相提並論。另外,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國內廠商由於多屬中小型企業,因此在國際行銷力量與資源都無法與國際大廠抗衡的情況,常以負責國際大廠的代工接單維持公司營運及利潤,而至今尚無法站上國際舞台。這些都是台灣安全產業廠商目前所亟欲提升的部分。
台灣安全產業、系統整合、國際行銷、品牌知名度、產業策略聯盟、軟體人才培育、相互認證、附加價值、安全管理、科技創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