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下一步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下一步

簡淑琦  (2007/09/10)    《台經月刊第30卷第9期》

2005年下半年之前,中國股市的疲弱難與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見1)相輝映,因為當時中國股市存在2/3股本不能流通的頑疾。在市場流動性受限,且又時時籠罩在不能流動之股票將可流通之巨大市場擴容壓力下,令當時中國股市發展受限,不僅不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晴雨錶,且有日益萎縮之勢(見2)。為2/3股本不能流通之問題,中國當局2005年五一勞動節之前曾經多次推出改革舉措,但由於均未能顧及廣大投資人的利益,成效不彰。直2005年五一勞動節,中國證監會公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並於當5/9推出四家上市企業試辦股權分置改革,就此宣告股權分置(1)改革的啟動。此次股改的基本精神是非流通股東因違背當初發行上市時暫不流通的法律承諾而向流通股東協商補償方法以獲得流通權(2)。非流通股東須對流通股東與以一定之合理補償,才能獲得流通權;至於何謂合理補償,則是兩方協商,經董事會、股東大會同意即可。此外非流通股股東在取得流通權後,並不能馬上在市場上流通,需凍結一年後才能逐漸流通。由於廣大投資人(即流通股股東)權益受到重視,且非流通股進入市場是漸進式的,不會立即造成市場過大的擴容壓力,因此自股權分置改革推出以來,受到市場投資人肯定,加上股改順利推進,各股票指數紛紛大漲。截2007年第一季末,滬市完成股改或者進入股改程式的公司721家,占全部應股改公司總數88.4%,尚未股改的應股改公95家;完成股改或者進入股改程式的總市值全部應股改總市值94.5%。而深圳市主板已完成或進入股改程式公司已398家,占深圳主板總市值比例達89.84%。至此,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已進入收尾階段。 


1 中國股市漲跌幅與GDP成長率對照圖

 

2  99-2006年上海證交所股市流通市值、總市場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穩步推進,中國股市不再有非流通、流通之結構性問題後,2006年中國股市開始大放異彩,滬綜指大130%,漲幅全球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在這一片看好聲中,為了進一步完善股市發展,降低投資風險,提高市場參與者的抗風險能力,中國當局計畫推出「股指期貨」。2007316中國國務院頒布了「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該條例於415起實施;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曾表示,將爭取2007年上半年推出股指期貨。股指期貨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是一個已經相當成熟的主流商品,具有套利、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功能,有助於股市的穩定,防止市場的暴漲暴跌,以及投資者可一方面在現貨市場進行交易,並同時在期貨市場進行反向交易,以促進期貨與現貨市場規模的擴大。在中國股市上有多個股票指數,包括滬綜指、深綜指、A指、A指、以及滬深兩市首個跨市場指數並涵蓋兩市近七成市值的滬300。其中滬300指數從編制方法、代表性、流動性和可投資性都較其他指數優異,因此被選為股指期貨在推出前演練的標的物,也是未來股指期貨正式推出的首300股指期貨。

除了推進股權分置改革與股指期貨的基礎建設外,近來中國主管當局也意識到上市公司品質問題。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20073月分人大、政協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曾表示,上市公司結構和品質有待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需進一步完善、市場誠信水準不高、市場操縱行為仍然存在。為了提高上市公司品質與治理能力2007年以來證監會對「股票上市規則」再次進行修訂。其中修訂最多的在於定期報告部分,希望藉此提高上市公司的誠信度,這包括要求上市公司進行年度業績預告、鼓勵季報和年中業績報告;明確界定定期報告製作過程中所涉及各方的責任;要求上市公司明確公司監事和各類管理人員應承擔的責任;對未按期批露定期報告的公司,將啟動快速退市機制,即退市寬限期由以前的六個月縮短為三個月;年報批露不再停牌;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及否定意見之定期報告的審計報告,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進入退市程序。此外為了確保廣大中小股東的權益,中國當局也透過修法增加上市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責任,包括第一,為了使董事長秘書成為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減少對公司重要事項不知情的局面,修法規定未來上市公司董秘要由副總或董事擔任,且為了做好資訊批露工作,將成立專門的資訊批露部門,由董秘負責。第二,加重董監事及高層管理人員的民事賠償責任,並推動責任保險制。過去中國當局在公司法、證券法對於高層管理有較明確的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但缺少民事責任。2007年以來的修法,中國當局加大了上市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民事責任,並為此鼓勵推動責任保險。例如,在新公司法150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為了這民事賠償責任,中國當局也推動董監事及高層管理的責任保險,使中小股東對上市公司高層的索賠可以得到充分的賠償,進而促進上市公司之公司治理與監督能力的提升。

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直接融資股指期貨外匯存底管理多層次市場債市改革期貨市場金融穩健發展外資參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