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人力資源教育結構與海外徵才政策的比較分析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人力資源教育結構與海外徵才政策的比較分析

孫明德  (2008/03/07)    《台經月刊第31卷第3期》

中國人口之教育結構

根據我國勞委會的統計,2006年先進國家25至64歲人口教育結構中,以加拿大與美國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所占比例最高,分別為46%及39%,而南歐及中美墨西哥也有12%以上水準,而在世界各國教育水準日漸提高的同時,根據中國政府針對中國人口及教育結構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中國6歲以上的人口中,大專以上教育程度者僅占6.2%,15歲以上文盲人口比例則高達9.3%。

若以中國地區(不含港澳)分析其教育程度的分布,目前在大專程度中高於全國平均值者主要以沿海地區為主,其中又以北京、上海及天津三大直轄市大專以上教育程度比例最高,分別有29.4%、21.8%及15.2%,而大專程度比例較低者則多為中國西部省市區,例如重慶、雲南、貴州及西藏,而中國內陸地區也是中國文盲比例最高的地區,其中西藏15歲以上人口中文盲比例高達45.7%,其次為甘肅22.3%,青海、貴州、雲南、安徽、寧夏及四川文盲人口比例也都在10%以上(詳附表)。

附表   中國大專程度以上及文盲人口比例分布2006年)

 

中國由於戶籍制度的管制,一般民眾的遷移主要是因為工作,根據日本學者Junya Sano (2005)的研究指出,中國內陸居民的遷徙40%是因為工作原因,在1980及1990年陸續開放東南沿海省分外商投資及貿易,由於當時內陸地區的工作機會相對稀少,因此吸引其鄰近地區居民前往就業,其中珠三角地區勞工主要來源於四川、廣西及湖南,長三角勞工則來源於安徽及湖北。而在高學歷人才的移動部分,除了接受高等教育是轉換戶籍到外地外,在學成後由於沿海地區工商業較為發達,就業機會多,且薪資所得水準較內陸地區高,使得內陸地區優秀人才在受完大專程度以上教育之後,便留在東部沿海省市發展定居,學成後紛紛外移,使得人力資源在存量與素質上均不敷開發計畫之需求。

 

中國海外徵才政策

中國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高素質人力需求日益增加,但由於其國內培養人才數量有限,且高學歷人力品質未必符合工商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因此積極透過政策吸引留學生及海外人才回到或前往中國工作,其中留學生由於文化、語言等背景相同,因此更受到重視,根據中國政府統計,如附圖所示,截至2006年底,中國海外留學生人數已突破90萬人次,但其中僅有約24%回到中國就職,海外留學人才預估超過70萬人,對於中國經濟及產業發展而言,具有語言能力和專業技術的人才為當前最為欠缺的生產要素,而近年出國與回國的落差日益擴大,更使得中國政府感到憂心。

為此,在中國的「十一五規畫」中,中國人事部門便強調要增加創業園區的建設,中國教育部也透過創業融資、獎金及興辦園區等方案,以吸引中國海外留學人才返國服務,其具體作法包括政府提供差旅費、津貼、免費住宿、醫療保險及學術經費等方式,資助海外留學生短期回國考察、訪問、講學及合作研究,也允許海外留學人才以兼職方式提供服務。而為了改善中國內陸地區發展人才不足問題,中國科學院也將推出支援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區域人才計畫。

中國經濟發展人才回流海外徵才教育結構產業需求創業園區區域發展差距高等教育服務業發展留學生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