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全球價值鏈及其對台灣的啟示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全球價值鏈及其對台灣的啟示

許博翔  (2014/06/09)    《台經月刊第37卷第6期》

   價值(value chain)是源自企業管理的一個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學院的麥克波(Michael Porter, 1985)提出。近年來,隨著通訊和運輸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過程的國際分割不再受束縛。跨國企業出於利潤極大化的考量,透過對外直接投(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的形式在其他國家投資設廠,在全球編織著其所在產業的生產網絡。由此帶來的價值鏈在多個企業和不同地點之間的切割,使價值鏈的概念被拓展至國家與區域的層面,形成了全球價值 (Global Value Chain, GVC)的新概念,即一條價值鏈上所有的增值環節都可被分離開來,從產品創意到其生產和商業化的全部過程都被散布到世界各地。

   大型跨國企業將價值鏈上的每個環節進行拆解,然後從全球範圍內尋求適當的生產基地,藉此來創造其產品新的利潤空間。這種行為的體現在文獻上的代表就是由日本學者赤松要(Akamatsu)提出的雁行理(the flying-geese model),例如:美國20世紀年代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日本和德國,年代日本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以及年代中國大規模的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在這個過程中,東亞各經濟體的產業垂直分工特徵愈來愈明顯,開始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承擔了全球價值鏈上大部分的生產環節,除部分關鍵零組件外,形成了目前區域內參與經濟體最多、所得增加速度最快、產業鏈最密集,以及產品最多元化的東亞生產網絡。

 

全球價值鏈的典型案例iPhone的生產

   美國蘋果公司iphone的生產製造過程是體現全球價值鏈和東亞生產網絡的典型案例,除了軟體開發和外型設計是由蘋果公司總部完成以外,整部手機包括零組件的製造及組裝(1),都是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進行的,並且主要在東亞地區完成。

 

1 iPhone 4(16G)生產製造的主要零件供應商及成本結構

 

   表1清楚的顯示了在整iPhone 4的生產製造過程中,只有占總成3.37%的組裝是在中國進行,其他的關鍵零組件仍是由美國、韓國、日本、台灣所生產,再運至中國的富士康公司進行組裝,最後出口至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

   這個案例也說明了美國蘋果公司運用全球價值鏈布局的思維,將一隻手機分解成多個環節進行生產,即每一個參與生產的經濟體在整條價值鏈中僅僅是承擔了其中的某項工作,而被選定執行此項工作的經濟體,也能將該環節的生產附加價值提升至最大的境界。因此,當全球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所創造的附加價值都是最優化,企業則能持續的穩健成長並達成預估的獲利目標。

全球價值鏈附加價值東亞生產網絡產業升級國際貿易供應鏈整合RCEPTPP經貿戰略跨國企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