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資本市場現況與發展趨勢
強永昌‧郭傑 (作者分別為復旦大學國際貿易研究中心主任與世界經濟系博士生) (2008/01/11) 《台經月刊第31卷第1期》
中國股票市場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宣布股改開始以後,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逐步明朗化,市場信心得以恢復,股價指數在2006年11月突破歷史最高點,並在2006年底達到2,600多點。自2007年以來,宏觀經濟向好,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成長,股市快速上漲,2007年10月15日股價指數突破6,000點(詳見附圖)。
圖1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旬上證綜指的走勢圖
隨著股價指數迅速上揚,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快速成長,2007年9月末達到25萬億元,超過2006年GDP總量,流通市值達到8.6萬億元。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一方面,上市公司融資能力不斷提高,中國神華、建設銀行、中國平安等公司首發募集資金合計均超過百億元。另一方面,大量公司通過並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方式融入資本市場(注1)。截至2007年11月初,市值過千億元上市公司有近40家,其中過萬億元的有八家。
十多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截至2007年11月,中國上市公司已達1,521家,市值最高達到33萬億元,占GDP的百分之120%,全球排名世界第四位。2007年前三季度,首發上市88家,再融資108家,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約4,779億元,日均成交超過2,000億元,均為中國創立資本市場以來的新高。
近年來,推動中國股票市場持續繁榮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一)寬裕的資金供應是促進股票市場繁榮的第一推動力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放棄直接盯住美元,並參考一籃子貨幣。受這一匯率制度調整的影響,大量熱錢加速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由此觸發了中國股市的牛市行情。歷史表明,本幣升值與股市繁榮存在正向關係,匯率制度改革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持續的資金源泉,而美元傾銷造就的貿易順差成為中國超額流動性的重要來源;此外,中國匯率改革啟動了人民幣升值的歷史過程,為資本市場創造了資金面和資產價值重估的條件。正因為如此,匯改兩年來中國資本市場股票市值上升了六倍(注2)。
(二)實體經濟持續繁榮是促進中國股票市場持續走強的根本原因
作為一國經濟的“晴雨錶”,資本市場的波動直接受制於其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趨勢,近年來,中國微觀企業經營狀況的持續向好,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推進及其與股東利益的正向一致性,大大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上市公司的整體上市使企業內在價值在特定時空中迅速成長,吸引投資者對市場的進入;股權激勵機制的推出有效地協調了管理者與所有者的利益關係,從而為管理者積極性的提高創造制度平臺。
(三)目前中國股市雖有一定的泡沫,但仍處於良性可控狀態
從傳統的市盈率、市淨率等衡量股票定價合理性指標來看,中國目前的股票市場確實存在泡沫成分。但資本市場是否健康並不在於它是否存在泡沫,而是在於該泡沫是否適度和可控。這就像啤酒,當它完全失去泡沫時就沒有人願意消費一樣,但股票市場不存在任何泡沫時,它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即良好的流動性);更何況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傳統資本市場泡沫衡量方法不具有充分有效性。因此,儘管中國股票市場整體市盈率超過了國際平均水準,但相對於整體經濟發展水準而言,應該說仍處於適度可控狀態。
中國資本市場、股市發展、債券市場、基金市場、證券衍生品、金融改革、直接融資、企業上市、資本市場監管、國際競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