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淺談台灣中小企業傳承與媒合平台的可行性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淺談台灣中小企業傳承與媒合平台的可行性

蘇信瑋  (2016/11/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11期》

企業傳承在表面上的定義為企業經營權與有形資產如資產、股權的移轉,定義雖然明確簡單,但內部的細節對於企業後續的經營成效卻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過去在台灣,企業傳承接班一直是常被企業忽略的問題,尤其是占台灣整體企業比重97%的中小企業,主因可能是中小企業規模較小且缺乏資源,無法向外聘僱專業機構為公司進行未來規劃;另外,中小企業通常為家族經營,採取集權式的台式管理,在此管理模式下,傳承接班公司內部也常被當作禁忌的話題,因此第一代經營者在壯年時往往專注於經營企業,可能至年齡漸長身體健康狀況無法負荷,或是公司面臨市場衰退等經營阻礙時,才有規劃接班的想法。

企業經營者的培育需要經過時間的歷練,過晚意識到傳承接班的重要性,對企業的營運常造成負面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教授范博宏2014年前曾費時九年,長期追250家華人企業(包含台110家),調查發20年來,包含台110家及新加波、香港等250家華人企業,在原經營者退休前五年到退休後三年的接班期間,其市值萎60%。而根據中小企業總2015年調查,國內中小企業接班所需時間最長15年,且接班成功機率40%。統計結果顯示不論在台灣或台灣毗鄰的東亞地區,在企業傳承接班上的成功率並不高,且在傳承接班後,有相當大部分的企業經營狀況走下坡,突顯企業傳承對企業永續經營上的重要性。

企業傳承模式

一般企業傳承的主要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企業股權與經營權均由家族成員接手、交由專業經理人經營,以及讓股權與經營權分離與藉由股權移轉將公司出售等方式。根2012年資誠會計師事務(PwC)針對全球家族企業的調查,就全球家族企業而言41%家族企業傾向內部接班25%引進專業經理人,家族成員僅保留股權,17%家族企業則選擇退場或出售企業。相較之下,國內家族企業有超50%選擇內部接班,而引進專業經理人與出售比重則各17%,顯示台灣家族企業大多仍希望交由家族成員接班,對於專業經理人接手公司或出售企業的意願相對偏低。以下分別對此三種模式進行介紹:

(一)家族成員接手經營

家族成員接班,尤其是公司第一代創立者的第二代子女接班,為一般中小企業在進行企業傳承時最常見的選擇,不僅中小企業,許多的大型企業集團,如富邦集團、國泰集團、台塑集團與長榮集團等知名企業,均由企業家第二代接班,甚至已經展開第三代接班的布局。根據台灣董事學會2014華人家族企業報告」的調查,台1,496家上市櫃公司(截2013年年底)中,1,114家是家族企業,而這些企業未來潛在的接班人有七成以上預定傳承給第一代經營者的兒子24%預定由女兒接班,而計劃交棒給專業經理人的比例不1%

(二)專業經理人接手公司經營

企業歷經多年發展茁壯後,第一代經營者為了分散本身的職務,通常會培養公司內的資深員工成為核心幹部,承擔公司的部分重要業務,這些幹部因為本身具備豐富的實務經驗,加上第一代經營者給予機會嘗試磨練,通常熟稔公司的業務與營運狀況,也了解市場與產業趨勢,若第二代缺乏接班的意願與能力,經營者也很可能透過經營權與股權的分離,將公司交由這些核心幹部,或自其他公司尋找具專長與資歷相符的專業經理人持續經營。

中小企業傳承企業媒合平台家族企業接班專業經理人股權移轉產業供應鏈企業併購投資媒合經營權轉移產業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