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自願性碳權市場與機制——以自然為本的碳權交易為例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自願性碳權市場與機制——以自然為本的碳權交易為例

江佳純  (2022/12/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2期》

前言

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了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致力將溫室氣體(GHG)累積所導致的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全球2,0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有將近1/4已承諾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除國家外,這些公司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總量的61%。為了2050年淨零目標,許多國家已經建立碳市場協助實現其氣候目標,企業和國家淨零承諾以兩種形式推動碳市場的活絡,分別為規範在各國政府「總量管制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下的「管制性碳權市場」(Compliance Carbon Market, CCM),及自發性透過「碳抵換專案」(carbon offsets project)進行補償(或中和)的「自願性碳權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 VCM)。目前全球有30個管制性碳權市場,涵蓋了全球近1/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隨著企業愈來愈多採用碳補償來中和其排放,自願性碳權市場正獲得牽引力。

根據非營利倡議組織生態系統市場(Ecosystem Marketplace)自願性碳權市場狀況報告(2022)2020年自願性碳信用交易量約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2021年成長至4.93億噸CO2e,自願性碳權市場的價值自2020年起上揚,2021年在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通過「巴黎協定」第六條協議(Article 6)前約為10億美元,之後翻升兩倍到約20億美元(附表),生態系統市場解讀這是由於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交易量的加速和這些解決方案價格上漲的緣故。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根據「擴大自願碳市場工作組」(Taskforce on Scaling 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TSVCM)的研究(2021),並以不同的價格情境及其潛在驅動因素估計,全球每年對自願性碳權的需求到2030年可能達1.5~2億噸CO2e,到2050年將達到7~13億噸CO2e,據此推估2030年的市場規模在低端市場介於50~300億美元之間,高端市場規模超過500億美元。麥肯錫也推估在2030年的碳權需求量中,有65~85%碳權的供應潛力來自於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相較基於技術的碳移除方案,以自然為本的方案調度成本(mobilization costs)更低。

 

附表   自願性碳權交易量、單價與總價(依類別分項)

 

 

淨零目標下,愈來愈多的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為抵銷供應鏈排放的挑戰,積極運用管制性碳權與自願性碳權的組合,自願性碳權市場愈發活絡,而以自然為本方案的碳權項目也愈受重視。本文針對自願性碳權市場機制與參與方案例進行介紹,特別著重於以自然為本解決方案的碳權交易平台,提供我國各界參考。

自願性碳權市場自然為本方案碳信用交易區塊鏈技術碳抵換溫室氣體減量核心碳原則碳市場透明度巴黎協定第六條碳排放機制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