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打造我國數位新社會的策略方向
林欣吾 (2024/06/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6期》
「資料」是新石油的觀點,點出了資料是數位經濟時代的關鍵投入。而賴總統提出「科技智慧島,數位新社會」的國家願景,旨在整合產學研科技投入,促進台灣產業和科技創新,強調以人為本,建構數位社會。此願景需延續智慧國家政策成果並解決瓶頸,成為未來數位新社會政策關鍵。本文探討數位應用對政策影響,參考歐盟前瞻計畫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提出循證政策的基本架構及政策工具,以數位方式提供協作與精準施政,協助台灣邁向數位新社會。
疫情結束後,國際政經局勢變化快速,通膨未止戰端頻起,在中長期經濟發展,數位及淨零雙轉型的方向則是相當確定;相對於帶動過往幾波的科技典範,數位與淨零轉型的影響幾乎是全面的,它們的推進情形將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各層面,同時也將影響到每個產業部門。特別是成功的數位轉型,不但可提高人們生活的便利,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及產業的成功發展外,數位的應用也同時有助於朝向淨零轉型。本期專題的討論重點,即聚焦在後續引導台灣各個部門成功數位轉型的關鍵議題上。
以歐盟韌性儀表板和跨部門大數據為例,政策決策數位化有助於政策聚焦與持續精進,結合傳統和大數據提供合理政策基礎,支持循證決策;透過數位工具與民間合作,提升政策效率與普及;建立合理評估與回饋機制,實現政策循環檢視與精進。
科技智慧島,數位新社會
觀察近幾年各國的數位發展政策,特別是近兩年人工智慧開始從科技產業到人們各個生活層面日益普及後,已確定安全可信任的資料治理法制建設必須是前提;因為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才能讓整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成員與各個組織部門放心地讓資料自由流動與數位應用,藉由資料的應用發揮與創造價值。以歐盟近幾年推動數位發展政策為例,歐盟在「單一數位市場」的發展目標下,其法制隨著數位應用的普及發展,持續推出並實施了著作權鄰接權、《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數位市場法》(DMA)、《數位服務法》(DSA)及《資安韌性法》(Cybersecurity Resilience Act, CRA)等,歐洲議會更在2024年3月通過《人工智慧法》(AI Act)。當然,除了這些有助於形塑安全可信任的網路環境外,歐盟也有諸多引導政府、企業及社會組織進行數位轉型的策略性政策,例如在歐盟各地設置推廣數位轉型的數位創新核心基地(Digital Innovation Hub, DIH)。安全可信任的數位環境,確實是個前提。
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國規劃與推動數位發展政策時,大多也善用「數位」的特性,以持續協助數位發展政策的持續精進。例如在疫情期間,各國防疫的經驗,藉著網路快速流通,各國相互標竿學習擴散;各國藉平台累積與呈現的數據,提供政府防疫資源有效部署依據;政府及業者實驗室在開發疫苗的實驗數據分享,加速了疫苗開發。這許多數位技術應用在防疫期間所帶來的好處與經驗,如能成為政府規劃與持續推動數位發展政策的基本原則,相信對於數位發展政策的規劃、評估與推動,以至於實質地加速對經濟社會人民發揮貢獻,將會有莫大幫助。
數位新社會、資料治理、政策決策數位化、智慧國家、循證政策、跨部門合作、大數據應用、產學研合作、數位轉型、科技創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