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重振PECC聲名與角色——試為PECC建構組織新典範
邱達生 (2005/10/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0期》
PECC的背景簡介
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mittee, PECC)是一個位於亞太地區的國際組織,這個組織成立於1980年。PECC的參與成員涵蓋來自25個國家或經濟體的專家,而這些專家皆是亞太地區的產、官、學界菁英(PECC, 1980)。「PECC是一個政策導向,並注重務實以及前瞻性的機構。PECC工作計畫鎖定在貿易、投資、金融、人力資源發展及其他重要產業部門的合作與政策協調」,而PECC的目標則是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合作。
由所有會員經濟體主席組成的「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是PECC的最高決策層級,其決策方式是採用共識決,亦即任何單一會員經濟體皆擁有否決權,PECC有關組織願景、目標、架構乃至於管理等關鍵事項皆由常務委員會來裁決。
PECC的國際秘書處設立在新加坡,國際秘書處的功能包括:協調聯繫各會員經濟體、籌畫會議活動以及管理中央基金的運作。此外,PECC的研究與活動目前是倚賴三個論壇來推動,分別是「貿易論壇」、「金融論壇」與「社區建構論壇」;三大論壇在各自負責的領域扮演促進合作與發展的關鍵機制。
在亞太經合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成立運作之前,PECC一度是亞太地區最受矚目的組織。談到PECC即有必要順帶提到APEC,因為APEC對PECC的組織運作發展有極關鍵的影響。成立於1989年的APEC是一個純粹由官方代表參與的組織,這些官方代表包括資深官員、部長以及來自21個會員經濟體的領袖。APEC與PECC有幾乎相同的目標,同樣是為協助亞太區域的經濟發展與合作而存在。處於相同地緣位置的PECC與APEC也同樣需要倚賴區域的資源供給來永續組織經營,然而在擁有政府部門的支持下,APEC無論在影響力或焦點的吸引力上均凌駕PECC。
檢視PECC的現行典範
在APEC的光芒掩蓋下,PECC目前遭遇肇因於資源分配不均的財務問題。部分的會員經濟體感受到兩個組織的同質性太高,加上自身外交資源的有限,而寧願將資源投注在參與APEC上。資源的有限以及競爭力的下滑是PECC當前的難題,而難題無解之時,也正是必須面臨檢視既有典範之際。組織管理學的三個組織典範包括「理性體系」(Rational Systems)、「自然體系」(Natural Systems)以及「開放體系」(Open Systems)將被引用來檢視PECC的現行組織典範。
PECC、APEC、組織典範、亞太經濟合作、非營利組織、理性體系、自然體系、開放體系、後現代管理、資源分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