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景氣特別報導】2017~2018年台灣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台經月刊

 

【景氣特別報導】2017~2018年台灣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孫明德  (2018/01/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1期》

回顧

擺脫2015~2016年景氣低潮,台灣經濟在2017年有著超出預期的表現。在外部環境方面,國際經濟全面恢復成長,帶動全球景氣上揚。台灣內部指標中,全球資通訊大廠於2017年推出旗艦級產品,加上國際油價維持穩定,且景氣復甦帶動投資需求,分別帶動台灣電子零組件、原物料及設備三大類出口表現。在內需部分,雖然觀光客減少使得零售表現不佳,但國際資金湧入帶動股市及新台幣匯率上揚,帶動民間消費信心及相關指標表現,使得台灣經濟表現較預期為佳。

不過,展望2018年全球景氣仍存在不確定因素,不論是美國貨幣政策走向、中國十九大後新政、歐洲政治紛擾,還是台灣內部財經政策後續效應,都將對台灣經濟能否延續2017年佳績產生影響。以下就2017年台灣重要經濟數據進行回顧與分析,並結合IMF等國際預測機構展望,進行2018年台灣經濟情勢預測,並分析可能影響預測結果的不確定因素。

(一)貿易情勢

台灣出口表現在2017年持續2016年下半年成長趨勢,累計1~9月出口值為2,315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14.3%;進口1,909億美元,同期增加14.7%,順差金額為406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44億美元。分析2017年前三季貿易數據表現暢旺的原因,依產品結構分別有三個因素:(1)國際原油及原物料價格自2016年年初低點上揚,帶動約占台灣出口三成的原物料相關產品需求;(2)國際通訊產品大廠於2017年推出旗艦機種,對台灣電子零組件需求也隨之增加,由於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占台灣出口四成以上,這部分需求增加對台灣出口產生相當明顯的助益;(3)國際景氣回溫,企業投資開始增加,推升其對設備相關商品需求,也讓占台灣20%的機械、電機、運輸,以及光學等設備類商品出口表現優於預期。

(二)生產與投資

貿易數據帶動台灣工業生產表現,累計1~9月工業生產指數較2016年同期成長3.39%,製造業增幅4.49%,高於整體工業水準。在相關產業投資部分,2017年前兩季固定資本形成成長率分別為4.5%及-0.3%,表現差異較大,特別是第二季開始投資熱度減退。由進口半導體設備成長率看出,延續2016年投資趨勢,2017年1~4月半導體進口成長率都在40%以上,4月甚至高達81%,但5月起進口金額開始衰退,7月及8月甚至衰退47.6%及46.4%,9月衰退幅度縮減至17.8%,影響了第三季的投資表現。

台灣經濟出口表現民間投資景氣預測消費信心固定資本形成全球經濟國際變數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