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探析2012年影響亞洲經濟成長之危機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探析2012年影響亞洲經濟成長之危機

李靜嘉  (2012/06/12)    《台經月刊第35卷第6期》

歐債問題持續延燒,亞洲經濟成長有隱憂

2012年在歐洲債信問題的拖累下,使得全球經濟未來展望趨於迷惘,同時亞洲經濟亦受到波及,導致以出口為主的亞洲國家,因歐美市場對亞洲出口需求減少,造成出口成長趨緩。歐洲債信問題由2009年年底開始,全球三大債券信用評等公司接連下調希臘主權評等,使得希臘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升,加上希臘政府無力自行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券,連帶使得歐洲各國如義大利、愛爾蘭、西班牙等的公債風險也相對提高,債券殖利率也不斷上升。雖然在2012年3月國際貨幣基金(IMF)提供希臘280億歐元的紓困貸款,加上成功與投資人協商希臘公債等兩種措施雙管齊下的效果,使得希臘公債倒債危機暫時解除。

不過在2012年第一季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負債占GDP比重分別約為120%、78%、116%,加上部分債券即將到期,使得這三國的公債殖利率依然維持在高檔。歐洲債信危機若爆發,可能影響全球及亞洲經濟的穩定,因此在2012年4月下旬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春季會議中,為提升全球金融防火牆效用,因應歐洲債信危機所可能帶來的衝擊,與會的會員國皆凝聚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獲得增資承諾,其中歐元區約出資2,000億美元,日本600億美元,英國及韓國各為150億美元,增資總計超過4,300億美元,顯示國際社會確保全球金融穩定,以及促使世界經濟更加穩健復甦的意願,對於國際金融穩定,將有進一步的幫助。

但是,歐洲債信危機並非是在短期間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公債殖利率較高的國家,為因應本國公債問題,將可能實施撙節政府支出的措施,以換取國際紓困援助,並減少政府赤字及發行公債的額度,可能會造成公務員的僱用人數、薪資及福利的縮減,影響民間消費的力道,歐洲各國對於亞洲的進口需求將可能因此減弱,對於亞洲的經濟成長將可能成為一大隱憂,尤其是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經濟體影響最為嚴重。


國際油價震盪,亞洲經濟成長動能受影響

從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間,國際油價大幅上漲超過12%,引發全球通貨膨脹的風險,然而,自2012年5月起國際油價出現暴跌現象(附圖),主要原因為歐債疑慮,預期需求減緩,以及原油庫存屢創新高,然而國際能源署(IEA)首席經濟學家畢羅(Fatih Birol)2012年5月17日表示,油價近期雖有所下滑,但仍對脆弱的全球經濟復甦構成威脅。再者,IEA在5月發表的原油市場月報中表示,2012年的市場基本面仍然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國際政局風險可能持續使得油價居高不下,IEA將密切注意市場情況,只要供給能力許可,隨時準備採取行動。


  2012年布蘭特原油價格走勢圖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亦於2012年5月上修2012年原油需求,觀察2012年長期油價趨勢,若油價的高檔震盪恐讓亞洲國家的通膨壓力升溫,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而使經濟活動減緩。由於市場擔心伊朗核能計畫引發國際緊張,恐導致全球石油供應中斷,再加上敘利亞、葉門以及南蘇丹的石油供應緊縮等因素,亦一度促使3月油價達到高點。

歐債危機亞洲經濟原油價格出口需求通貨膨脹包容性成長機會不平等IMF增資內需動能經濟風險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