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疫後產業園區的發展課題與轉變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疫後產業園區的發展課題與轉變

陳玟吟  (2024/05/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5期》

台灣長期依賴出口貿易,地緣政治及CODVID-19疫情衝擊全球市場需求,卻帶來供應鏈回流發展的機會。面對疫後國內產業的發展趨勢,充足且適宜的產業用地供給條件將扮演成長與轉型的關鍵角色。在當前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生產資源課題下,如何建構具韌性的產業發展環境,以完善的資源供給制度,滿足產業創新與成長需求,將為國內產業轉型與用地發展規劃所面臨的挑戰。

 

美中貿易戰以來的地緣政治風險,改變全球的經貿合作模式與產業供應鏈的發展型態,使國內經濟與產業面臨國內外趨勢風險的衝擊及挑戰。COVID-19疫情更進一步衝擊國內外產業的發展,尤其供應鏈斷鏈風險,促使各國政府開始積極布局產業供應鏈回流的推動。台灣長期仰賴出口貿易維持經濟穩定成長,地緣政治與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市場需求,但卻帶來供應鏈回流發展的機會,在政府積極鼓勵台商回流的各項措施影響下,台商回流帶動製造業生產大幅成長,使國內產業擺脫中國紅色供應鏈的競爭衝擊,轉而提升台灣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與競爭力。

面對疫後國內產業的發展趨勢,充足且適宜的產業用地供給條件,包括土地、人力、水、電等資源環境條件,將扮演成長與轉型的關鍵角色。本文將透過國際供應鏈重組與台商回台之趨勢,探討國內產業用地與區域產業發展所可能面臨的生產資源調適課題,以及在國際經濟情勢與環境轉變下,未來所可能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全球供應鏈回流趨勢,加速台商回台布局發展。回台廠商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家數最多,其次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在北部區域產業用地與廠房取得不易,回台廠商的產業發展布局已經逐漸往中部與南部發展。

 

國際供應鏈重組與台商回台之趨勢

美中貿易戰以來的地緣政治風險,衝擊影響近年全球經濟、產業與供應鏈發展發展,加上COVID-19疫情的影響,促使各國產業供應鏈回流,國際產業供應鏈重組已是既成的趨勢。當國際經貿發展由全球化逐漸走向區域化(地理區域或政治區域),產業供應鏈的「在地化」與短鏈發展,將使全球外人直接投資的布局結構產生改變。觀察歐盟與主要外人直接投資國家的全球外人投資占比趨勢(表1),2017~2018年美國的全球外人直接投資占比下降4.89%,然在美國總統川普以「美國優先」的經貿發展原則下,以及美中貿易與科技的競爭,在美國製造業回流的一連串政策推動下,2019~2021年美國外人直接投資占上升8.02%;日本也在這波製造業回流的趨勢下,2018~2021年全球外人直接投資占比由0.69%上升至1.56%。反觀中國的外人直接投資占比的趨勢,2018~2020年雖上升5.96%2021年隨即下降4.07%,越南、印尼、印度的外人直接投資占比在2021年亦明顯反轉向下,在各國產業供應鏈回流與「在地化」發展的趨勢影響下,降低先進國家對中國、印度、越南、印尼等製造業工廠主要聚集國家的依賴。

產業用地需求供應鏈回流地緣政治風險台商回台產業布局中部南部發展水資源供應工業用地價格勞動力短缺電力供給挑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