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品牌企業發展類型剖析(四)成熟品牌企業的過熟危機與轉型挑戰
王樂知 (2019/07/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7期》
正如同人會衰老一樣,隨著時間的蹉跎流逝,品牌企業也會面臨老化危機。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經營超過20年的中小企業正逐年攀升,可以見得品牌的成熟、過熟、老化問題,逐漸成為企業不得不去正視的重要課題。本文將探討企業面臨的過熟、老化挑戰,並透過國內及國際案例闡述老化企業是如何透過轉型升級,成功脫胎換骨,重返榮耀。
企業的「過熟」危機
根據經濟部2007~201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指出,經營年限在20年以上的中小企業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圖1),2017年更是高達37.2萬家,超過整體的1/4;工業局「品牌企業年度營運分析」報告顯示,營運年限超過31年以上的企業,最急迫的困境為「品牌老化、需形塑新品牌形象」,顯見整體產業結構中,愈來愈多企業面臨到了老化問題。以Y&R模型從品牌強度與品牌知名度劃分的四大象限來看,過熟企業儘管還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因品牌逐漸老化,整體強度已逐漸減弱。
圖1 我國經營年限超過20年以上之中小企業家數及占比
老化徵兆如何得知?結合巴黎索邦大學市場營銷教授Jean-Marc Lehu透過定性研究得出的分析結果及相關觀察,可以歸納出四個品牌企業老化的面向(表1)。
表1 企業老化面向
除以上四個老化面向外,現今整體產業的趨勢也逐漸從實體資產轉移到數位商業模式創新,意謂著愈來愈多新型態、破壞式創新的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產業迭代速度加快。新穎的技術服務、新的消費型態,讓傳統企業反應不及,甚至逐漸被取而代之。
面對時間的洪流,過熟企業也並非一去不復返,淹沒在滔滔紅海中。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品牌轉型升級」,透過轉型活化,能將企業過往的傳統包袱包裝成煥然一新的價值主張,帶領品牌再一次走進消費者的心裡。
品牌轉型、過熟危機、企業老化、葡萄王生技、宏正自動科技、品牌重生、跨領域發展、年輕化、創新文化、品牌再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