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國次級房貸所造成全球性金融海嘯的影響,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國內最新經濟成長率顯示,由於這次全球景氣重挫速度幅度超乎預期,不僅重創國內出口動能及製造業,民間投資也急遽萎縮,導致我國2008第4季經濟衰退8.36%,較上次預測再下調6.63%,創下史上單季最大衰退幅度,預估2009年經濟成長率為-2.97%,且將呈現連續5季經濟的負成長,預估2009年第4季才會由負轉正,這些數據創下我國有國民所得統計以來的多項紀錄。
為何短短3個月經濟數據會有如此大的落差呢?主計處表示,這是因為國內出口衰退速度及幅度超乎預期。2008年11月主計處預估2009年經濟成長率為2.12%,2009年2月分下修至-2.97%外,原預估2009年出口衰退9.59%,則下修為衰退20.1%,2009年第4季出口原預期僅衰退8.28%,日前初步統計結果卻顯示衰退24.71%,2008年第3季修正後,經濟成長率為-1.05%,較上次預估下修0.03個百分點,初步統計2008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0.12%,是2001年以來,經濟成長率最低的一年,創下史上最長衰退期。
檢視台灣產業結構的問題
更令人訝異的是,主計處表示,要不是2009年政府提出振興經濟政策,包括發放消費券新台幣857億元、擴大公共建設投資1,507億元、充電加值計畫168億元、促進就業65億元、近貧補助177億元、短期促進就業79億元,及調降汽車貨物稅、促產條例落日前適用所有製造業等其他減稅措施,2009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將擴大衰退為-5.74%。面對經濟發展空前嚴峻局勢,馬英九總統於2月23、24日聽取經建部門相關分析與報告,商討因應對策,以全力挽救衰退經濟情勢,並要求行政院3個月內提出產業發展策略。
我們很高興政府終於認知到是台灣產業本身與其結構出了問題,而非僅是國際出口景氣急速下滑才導致國內出口大幅減少,造成國內經濟成長呈現衰退的局面。為何我們認為是台灣產業結構出了問題,才無法抵擋這一波金融海嘯的衝擊呢?吾人都相當清楚,過去幾年由於內需相對不振,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要由國外淨需求所貢獻。而台灣的出口中,有四成是出口到中國,而且大部分是電子零件、機械設備與原物料與產品。這是因為過去台商到中國投資,促使台商回過頭來向台灣當地購買電子零件、機械設備與原物料與產品,這就是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然而,兩年前我們已經發現這種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已經開始逐年遞減,而經過這次金融海嘯後所呈現的一些數據,初步可以認定這種效果似乎已經不存在了。也就是說,近幾年無論是中國內資或是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的產業,已經轉向中上游製造業,而且逐漸削弱台灣投資中國所動的貿易效果。我們可以從下面的數據來看出端倪:2008年8月國內的出口值創下單月歷史新高,成長率達13.9%,同期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成長14.82%;9月時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值創下歷史新高,出口成長率達15.39%,然而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成長竟出現-16.3%的負成長;接下來10、11、12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成長率分別為12.44%、-6.13%與4.14%,但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成長率卻分別重挫-19.9%、-38.5%與-54.0%。由此可知,當中國對美國出口衰退時,台灣對中國出口衰退的幅度更大。此時,我們相當憂心未來當全球景氣復甦時,台灣是否會因此產業結構性問題而缺席?
調整我國中長期之產業結構
至於台灣如何因應這一波金融海嘯的衝擊呢?我們認為政府當前面臨財政困難,資源確實應花在刀口上,同時可分別運用於短期的振興措施與改變長期產業結構調整。事實上,短期的措施確實很難改變目前國內景氣急速下滑,有些學者甚至指出「無藥可解」。但我們認為政府應全力重視與解決當前的失業問題。一般老百姓不懂經濟成長率這些複雜的經濟數據,也不關心,他們只在乎目前的景氣下,有沒有一個可以求得溫飽的工作,這也是一個政府要為其公民所做之最基本的事。畢竟當經濟出問題時,社會就會出現亂象,政治將會進一步動盪,更加不利於未來景氣復甦。
在中長期結構的問題上,這一波金融海嘯對台灣的衝擊,相當清楚顯示國內經濟不僅有短期問題,也透露有中長期問題需要處理。例如近幾年經濟成長太過依賴出口,且集中在少數產品及市場。事實上,政府政策除了重視資訊電子業強項外,也確實應像韓國一樣重視其他有發展機會的產業。台灣有2,300萬人口,內需市場畢竟不算小,過去卻疏於發展內需市場及內需部門。例如教育、醫療等服務領域可以提升生活品質,政府現在應設法擴大內需,讓其占國內經濟的比重提高,若出口受到衝擊,至少還有內需市場可以支撐。另一個中長期結構的問題是兩岸產業結構問題。政府應注意此次金融海嘯是否造成中國的經營環境和比較利益發生改變?是否改變兩岸產業的競爭力?同時,當中國投資的產業轉向中上游製造業時,是否削弱台灣投資中國以帶動出口貿易的效果?台灣產業能否有機會轉向下游且具有品牌的最終消費品發展?這些問題在未來處理台灣產業結構問題時均須加以重視。
最後,我們必須再次呼籲當前政府正視這次金融海嘯所突顯的台灣產業結構問題。政府除應即時解決短期困境外,也要趁此時處理中長期問題,且要有中長期規劃,才能真正化危機為轉機。政府只有澈底解決目前國內產業結構的問題,確立未來台灣產業發展的利基,才能順利搭上下一波景氣復甦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