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灣文創產業的數位與永續藍圖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灣文創產業的數位與永續藍圖

陳啟新、林翊婷、李嘉鑫  (2024/07/1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7期》

近年來在中央部會的支持下,通過重點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抵減辦法等政策,及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2.0,與國發基金的「加強投資文創產業實施方案」等,鼓勵公私營部門合作,推動文創產業發展。而數位科技推動文創產業跨越經濟、文化、藝術與科技,成為新興經濟產業,促進都市活化與經濟增長和社會包容,鑒於新冠疫情後,文創產業展現韌性,亦為城市發展提供長期活力,而台灣豐富的科技資源將推動數位化文創產業,成為穩定經濟發展的引擎。

 

從城市發展來看,文創廠商主要分布在六大直轄市,依次為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這些地區的廠商數量合計占整體廠商數量的79.19%;且亦以微型企業為主,2022年廠商資本規模在新台幣500萬元以下的廠商占比約為86.06%

 

數位及永續時代下文創產業契機

作為世界經濟中成長最迅速的部門之一,文化創意產業在當前城市發展的地位日益重要,無論是作為促進經濟成長,抑或是提升文化素質、對福祉和健康等層面皆具有正向影響。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世界上經濟與文化成熟發展的國家,皆利用累積之文化優勢,積極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構成了活躍的經濟活動,還成為就業、企業營業額及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文創產業除了通過產品設計、新商業模式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同時也有助於將創新理念擴散至更廣泛的經濟領域,並促進社會和諧及增強社會凝聚力。

再者,從國家及地方發展的層面來看,文創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經濟變革,同時也創造了就業、出口機會及作為潛在投資目的地,並進一步增強國家的競爭力。因此,無論是傳統歐美文化重鎮,或是以代工為主的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等,近年來都在政策上投入大量心力發展在地文創產業。同時,各國文創產業發展特別強調新興科技與文創的結合,而科技發展也使得文創產業結合人工智慧及元宇宙等新一代技術。文創產業與科技的產業融合更讓投資人對其投資報酬有了更高的期望,進而使得傳統投資機構開始關注並投資文創產業領域,進一步縮減了文創業者獲取資金的難度。

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各國對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永續發展的重視,文創業者的籌資管道出現了許多新可能。為促進企業支持台灣文化發展,2017年起文化部與金管會及台灣證交所啟動將「促進文化發展」認列為「上市上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守則」中之「維護社會公益」範疇,目標為推動企業支持文化發展,使企業、文化與社會得以永續發展。經文化部評估,2021年共有602家企業揭露永續報告書,其中超過半數投入文化產業支持,總計2021年投入文化產業規模約達新台幣20億元。文化部推估至2024年,投入支持文化產業金額保守估計將達80億元規模。

有鑒於文創產業已被視為未來的重要經濟動能之一,以下本文探討台灣文創產業現況及數位及永續時代下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扶植文創產業政策。

數位轉型永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扶持租稅優惠國發基金企業社會責任創新商業模式文創投資生態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